蟋蟀在堂,岁隼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工作之后的完整的一年。学校已经渐行渐远,记忆开始模糊。

工作依旧是重复性的劳动,有时就想,是不是该改变一下了?想想刚上大学的理想,再看现在所做的事情,相去天壤。

生存在这个社会,每日被生活所累。很容易成为薪水的奴隶。如果能按自己的意愿从事工作,想必会很好吧。只是,做任何事都有其痛苦的过程,每日看不到尽头的科研让人发狂,工作非本愿,给自己一种虚耗时光的懊丧,亦是相若,生活就是琐事的总和啊。

大三大四时,哲学方面的书看的多一些,现在依然。似乎在这个角落才能找到生存的意义,每天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阅读思考。

人生数十载,所求为何?只是对大脑兴奋状态的刺激罢了。建功立业,获得大脑的满足感,认知求索,如阿基米德发出Eureka的高呼,也是同样。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生活的快乐更多的来自与其他同类的攀比获得的优越感,这是何其的悲哀~~

我们作为动物的祖先,早已在大脑中给我们深深刻上了基本的生物价值观。认知的触动,远基本于后天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于哲学和世界的求索,更多的是生物的本性,而非后天为了在同类面前的炫耀。

日日劳碌,为的又是什么?悠闲的生活,也是很好。”无以大康,职思其居”,但什么才是真正该做的?人被创建于这个世界,大脑早就设定好价值标准了。我天天所追随的,或许就是认知的触动。

陈寅恪在王国维的纪念碑上写,“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句话说的很好,储存在我大脑的记忆之中,时常被索引出来。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也是十四五岁开始,才真正算是自发的去学习。之前的学习,或是为了虚荣,或是父母所迫。当时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之中,夙兴夜寐,孜孜不倦,有沮丧,有欢乐,有得,有失。这是一个充实的十年,倘立言立行,成一家之言,依然觉得底气不足,不知三十岁又会怎样?

所知越多,不知也愈多。孔子所谓不惑,所指范围或许有限。生为求知,而非入世。站在巨人的肩上,并将自己所得辑录成书,给后来人垫脚。人类文明就是这样绵延向时间的远方。


One comment on “蟋蟀在堂”

  1. zong说道: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
    实在话。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