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科幻电影里看到在一个培养皿里把人冰冻或者说深度睡眠,然后几百年后重新打开。这种方式在星际旅行或者其他需要大量时间的场合非常有用,可以让人以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向未来的世界旅行。
或者说某种程度上可以延续人的生命时间跨度吧,但是这个生命时间跨度是有限制的,相当于压缩掉人生无聊的时间。
当然科幻电影里那种像速冻水饺一样的冷冻技术过于不现实,很容易直接把人冻死,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可行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冰冻。至少理论上和现有的工程技术上是不太现实。
今天我们考虑一个更现实的,类似于这种冷冻睡眠的技术。
正常人在晚上睡眠的时候有好几个阶段,其中有一个睡得最深的阶段,我们就叫深度睡眠,这个阶段的心率是很低的,大致有五六十的样子。而且人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器官的功能都开始变得缓慢。正常人的心率有个七八十,特别是我们运动的时候心率会更快一点,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保持50的心率,就类似于正常晚上深度睡眠的时候,这个代谢程度等同于能够把人的寿命增加一倍。
至于睡眠的机制,我们还没有找到他具体的细节,但是肯定是大脑通过调控机体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传递的这个消息。比如说褪黑素,就是一种让人陷入睡眠的一种激素,很多安眠药都是有这种成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确切的说是人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分泌的那种化学物质蛋白质或者某种有机物,我们就可以把它注射到人的体内,让人一直保持...

得益于长征5号的研发成功,我国航天最近能够把大重量的东西送上太空,所以最近看到了一系列的突破。比如登陆火星,比如空间站,比如月球挖土。当然这些只是在重复做美国人曾经完成过的事情,我们既然现在有技术有资源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前所未有的探索呢?这是我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可以住人的基地,甚至建立一座微型的城镇村庄。这并不是科幻,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只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可以说只是一个工程问题。首先我们看现有的空间站,其实已经很大了,至少有几辆大巴车那么大小,是可以住好几个人的,我们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第1步也可以把类似的东西发射到月球上,一个一个组装起来,就像现在空间站上用的技术是一样的。这里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的就是能源和材料这样的问题,包括物质。比如说建造,我们想大规模的建造一个类似于购物商场那么大小的基地的话,那么完全从地球上发射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月球上已有的物质,看看能把一些什么机械设施发射上去,在月球上就可以采矿,并且制成铁各种各样的金属。进一步可以用来构造基地自身。这样子只需要发射一部分工具,然后利用这些工具开采加工月球上的物质,这一切可以通过几个航天员远程操控的无人机械进行。先看看现在最需要解决的能源问题,我们可以用几个太阳能板来产生一定的电量,现在空间站就是这样工作的。它的问题也很大,因为能量输出实在是太小了,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生命支持,如...

这几天郑州暴雨,各种画面视频令人触目惊心。洪水在河南自古就是不断重复的灾难,这一点在各种史书里都可以找到记录。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雨下的最大的时候,也就是把沟道河流填满,没有那种所有地方都淹没很深的大水。也许是概率吧,攒了多年,终于暴发了一次。今天随便写点,不讨论自然灾害,就简单的记录下我的一些思考。这次破纪录的一小时降水超过200毫米,超过所有中国陆地降水量的极值。为什么郑州会下这么大的雨?为什么降水更多的沿海城市比如深圳上海没有这么大的雨呢?那些沿海城市因为台风导致的暴雨难道不应该更大吗?这是我心里的疑惑,也一直在思考答案。下面写的,都是个人的一些想法观点,并没有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做科学的研究论证,看看就好,没必要较真。也许将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了可以再去做更细致的研究,今天写下来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思考,方便将来翻阅备忘。先看一下年平均降水量,郑州大致在600多毫升左右。作为对比,我们拿深圳来举例子,深圳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1900多,大致有三倍的样子。这样看来,深圳确实降水比较多。然而,下的多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下的大。就像跑步,跑得远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跑得快。可为什么深圳瞬时雨量不够大呢?我们先看看降水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蒸发,大量的水蒸气进入空气当中,这些含有水汽的空气形成所谓的云,当他们与冷空气相遇的时候,水汽凝结,就形成了雨滴。先给出一个简单的规律: 空气中储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