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段时间一直呆在老家,前几天洗衣机突然不转了,于是拆开了仔细研究了一番,折腾了几天,算是修好了。也许直接找人修更简单一些吧,我主要还是想拆开看看玩玩。

其实洗衣机这东西的原理是很简单的。核心就是一个电动机,加上一些进水排水的控制开关,还有一个用来感应水位的传感器。中间的滚筒,再加上外壳,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了。

原理就是,通过不同程度的控制滚筒的旋转,以及进水排水的开关,来达到洗衣的目的,简单说就是一个电机控制程序,输入是水位等传感器信息,输出是进水排水的开关控制,滚筒的正转反转和速度大小

我们看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好像很复杂的样子,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衣物,还有不同的洗衣模式。其实核心很简单,就是各种各样的程序,只是我们通过来控制不同的旋转时间,速度还有力度大小来控制这个洗衣的过程,它的机械部分很简单,核心主要还是用程序控制的算法来组成。

当然其中一些旋转的力度和速度的大小,这些都是经验,时间点的把握,正反旋转,等等通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输出参数来获得最好的洗涤效果,这些经验性的东西,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践都可以获得。

而它的本质核心控制程序是很简单的,要是真写的话,一点都不复杂,估计也就是,几百行,顶多也就是几千行的程序。

洗衣机拆开之后,他的里边有三块主要的电路板。很容易分辨出来各个电路板的功能和类型,其中一个是电源,如果你对电路有点熟悉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它其实就是一个开关电源。第二个是控制板,这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上面包括用来输入的按键,显示屏幕,上面最核心的就是一块CPU了,其实就是一个单片机,看了一下上面的编号,是瑞萨电子的一个16位的控制器。如果你想仔细研究一下,它的具体型号是R5F212A7SNFA,洗衣机的型号是海尔XQS85-BZ1318

最后一块电路板是用来驱动无刷电机的。如果你玩过无人机的话就会知道,每一个无刷电机都需要一个电调来控制。因为无刷电机线圈并不旋转,旋转的是外边的磁体,我们需要在线圈之间不停的变换电流。比如说三个线圈,我们在这些线圈之间不停的变换电流产生交替的磁场,使得电机的外边的永磁体到达当前线圈的时候刚好它的磁场是向着一个方向旋转的力,这样就会持续旋转下去。

当然还有一些老式的洗衣机用的是普通的直流电动机,就没有那么复杂的控制电路了。为什么要用无刷电机呢,因为无刷电机方便调速,不用使用那些麻烦的机械传动和调速装置,所以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旋转的时候可以逐渐提速,震动和噪音也比较小。可以精确控制,正转反转,洗涤效果也要好一些,也能节省一部分电。同时也方便自动化控制,一个桶能洗能脱,所以都号称全自动。

如果你对无刷电机不太了解,那你对它的一些市场营销术语可能是会有一些耳闻的。不管是洗衣机还是空调,都可以看到广告上天天忽悠的变频技术。他们所谓的变频技术,其实核心用的就是无刷电机。通过不同的开关频率来调节无刷电机的旋转速度,所以叫做变频。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就是水位传感器,在整个洗衣控制程序中,监测当前水位的高低是很重要的一个输入参数。水位传感器大部分的实现是用空气的压力变化,来估算按水位的高低。桶下边有一个气室,水位改变时这个气室的压力会产生变化,通过一个塑料管道连到上面,上面有一个薄片,在不同压力下会上下移动,通过在磁场中的移动产生不同电流来获取压力大小。

前面说了一大堆基本原理吧,那么,这个洗衣机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他的表现是,各个程序输入输出都是正常的,唯独到了洗涤的时候,下边的电机转不动。很容易就能猜出来,下边无刷电机的驱动电路出了问题。拆开看了一下,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有很多,最大的可能应该是里边的几个大功率三极管出了问题,就是带着散热片的那几个。这几个晶体管估计是用来控制无刷电机线圈的开关,当然也有可能是旁边的大电容出了问题。

整个板都是被胶给封住的,上面的器件如果坏了,去买的话也比较麻烦。手上工具也不多,不好检测。然而一顿搜索之后发现,淘宝上居然有人直接卖里边的电路板,不管是电源板还是下边的驱动板都有,中国人果然赚钱思维很强啊。

好吧,花了90块钱买了块驱动板换上洗衣机就好了,不能算是我修好的,花钱换了个模块吧,哈哈,说出来有点丢人。

简单估算一下一台洗衣机的成本吧,里边这些电路其实成本很低的。电子相关的部分加起来顶多一两百。电机和滚筒加上外边的外壳,这些估计也就几百块钱,里面的器件的具体型号,在网上搜索的话,都可以找到大致的价格,要是批量买的话,肯定会更便宜。它的核心控制程序,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的话,写起来比平时做的大部分软件都要简单得多,主要还是要有耐心的调各种参数。根据不同的经验和反馈来调整控制程序的每一个细节。

所以这样算下来,成本可以做到几百块的洗衣机,如果卖的话可以卖到几千块。这利润其实是很高的,比雷布斯做手机的利润要高得多。所以何苦辛辛苦苦的做那些手机呢,天天搞电路搞软件不停的修bug,几百人上千人的研发团队天天累的要死。最重要的是利润很低,而这边做洗衣机的,那么简单的一个电路成本那么低,而且利润那么高。

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看起来比较高大上比较光鲜的那些东西,很牛的那些技术,其实有时候并不怎么赚钱,而那些看着不起眼的很土的东西,却天天在闷声发大财。

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多研究一下这个市场,最重要的是,一个产品一项服务如何解决用户的需求,怎么样把东西给销售出去。赚钱跟技术含量,并不是对等的。而且什么是技术呢?这个世界上能做出来的东西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的高低,只要肯花时间慢慢搞,大部分东西都能搞出来的。

好吧,还忽略了一点,就是原理和工程化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距要填满,看起来简单的东西,能够做成一个可以售卖的产品并不简单。任正非老板说过,“其实原子弹的核反应链式方程,初中生都学过,但是做成原子弹可不那么容易。基础科学看起来道理很简单,实施起来非常难。所以,在国外某项东西可能看起来是很小的发明,但是发明中套发明,再套发明,是数千项专利、上万项专利支撑了一个小小的零件。”

过年回老家休息几天。荒芜的院子里到处都是树叶树枝。花了半天打扫了一下。然后点了一把火把这些东西都烧掉。

真是好久没有点过火了,望着熊熊火苗,我开始陷入了沉思。

有很多过于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不去问为什么。燃烧的火焰就是其中一个。

火为什么会燃烧会发光发热呢?显然它是一种化学反应,这是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

干枯的树叶和树枝,大部分都是由植物纤维构成。这些纤维是什么呢?是单糖形成的长链。本质上是碳氧氢这些元素组成的巨大的有机化合物。当燃烧发生时它们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燃烧这个过程背后发生的基础的化学反应。

然而我们现在把这些基本的反应放在一边,而把目光仅仅聚焦于燃烧这个过程本身。

基于持续的观察,现在有几个有趣的事实,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首先,烟是往上冒的。你可能会说这是废话,我们当然都知道烟是往上冒的了。然而你还记得刚开始我们说的那句话吗?对于过于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而不去思考为什么。

烟的本质是什么?在植物纤维和氧气的剧烈反应当中,肯定会导致整个链条破碎,然后有一些短链或者分子团,会随着剧烈的反应提供的动能而被甩到空气中,这些短链的断开会导致整个物体的破碎,形成各种各样的小颗粒。如果这些小颗粒来不及与氧气彻底的反应,那么就会飘到空气中去。这些微小颗粒以及部分水分混合在一起就组成了烟雾。

如此看来,组成烟雾成分的分子量应该比空气的平均分子量要大得多。那为什么它会往上冒而不是往下沉呢?答案就是温度。

pv=nkt,压强体积不变的话,T升高就意味着n减小。更少的分子个数就意味着更低的密度。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密度减小。

密度减小就很显然了,我们的大气,就像水一样是有浮力的,这些热空气就会往上飘,往上浮,所以说烟是往上冒的,热气球跟它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水的浮力是什么呢?只不过是上下表面之间的水的压力差罢了,空气的浮力也是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核心还是地球的重力,因为重力导致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如果我们在太空无重力环境下点燃一支火柴或者一个蜡烛会是什么情况?应该不会产生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尖尖的火焰,因为整个燃烧表面压力都是均匀的,产生的火焰应该是球状的。

怀着这样的想法搜索了一下,果然是如我所猜测的那样,甚至可以看到拍的图片。

烟是往上冒的这一点,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利用,比如说烟囱。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可乐罐,两端各开一个口,我们在后面开口用一个很长的导管把它导到一个很高处,然后在前面开口的地方在里边放一些木柴在里面点燃,这个时候,烟一定是顺着后面开口往上冒的,而我们塞木材那个小口,就会只是空气往里面进。这是因为,膨胀的空气会往上浮,而他就会顺着那个导管往上走,往上走产生的吸力会使得空气从我们塞木材那个口里面流入。

而我们广大拥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每个民族造的房子里面都有高耸的烟囱,这样在厨房的屋子里面点火的时候,屋里是没有烟气的,只会顺着烟囱往外冒。

利用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构造一些很有趣的取暖装置,可惜在城市的房间里我们无法直接点燃火焰,即使你愿意点,也没有木材可以烧。

如果我们在野外点燃一个火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假如没有风的情况下,那么火也是往上冒的。周围的空气贴着地面,流向火焰的本身,这个流动的形状就像火字的下半部一样,所以点燃火堆的形状,就跟我们伟大的先人创造了火字一样。

第2个有趣的观察就是火焰是一个缓慢的化学反应过程,它与氧气的反应,有一个速度,缓慢的把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不是很快,但也不是很慢。恰巧是达到我们观察到火焰的那种程度。

这个恰到好处的反应速率,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火焰来烹饪食物,利用火焰来锻造等等。所以我们不该忽略这个反应速率在我们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如果这个反应速率过快,能量在一瞬间就被释放出来,那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爆炸。实际上爆炸也是化学反应,甚至那些炸药的能量密度并不一定比得上其他物质,但是它的反应速率是足够的快,以至于很快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所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些能量瞬间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

如果反应速率过慢,我们就会感觉它像铁生锈或者说一些物体腐烂一样,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火焰。正是能量的速度释放得恰到好处,足够产生光和热,才生出了火焰。一系列的有机碳分子和空气分子的混合物,在一个我们可以见到的火焰的区域内部,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我们可以看到的光。

所以如果你仔细的思考这些背后发生的过程,当你看着火焰的时候,看着火苗不停的上穿下穿,意识到背后那些分子剧烈运动碰撞达到更低能量的结构并放出光和热形成的一个区域,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第3个有趣的事情是大气中的氧气密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植物以及燃烧之间的关系的平衡。

如果我们放任植物不停的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逐渐的被他耗尽。然而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二氧化碳却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百分比上。

这个原因也可以归结于植物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可能在很久以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密度很高,但是植物的叶绿素不停的合成,直到达到我们今天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密度,基本上稳定下来。这个速度对植物来说很吃力,如果密度太低的话,植物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光合作用。

所以动物的消耗以及各种各样的燃烧,各种各样的产生二氧化碳的活动,也许对整个生物圈的存在运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不断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和植物现在光合作用的速率逐渐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点,也就是我们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密度。

我们可以从植物进化中看到一些端倪,我们现在有一些碳三植物和碳4植物。碳4植物的光合效率没有碳3植物高。碳4植物花费更大的能量精力,为的是可以在更低的二氧化碳密度下进行光合作用。之所以会进化出来碳4植物,可能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越来越低,导致一些植物消亡,而一些新的植物进化产生吧。

然而人类不断的燃烧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之前动物们的速率,但是想必植物也会加快它们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很多人觉得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未必,可能植物会不断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最后这个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很久,改天有时间的话单独再写一篇吧,现在只是随便突然想起了。

这篇文章是在火边用手机和语音写下的,现在火差不多结束了,所以文章也应该差不多结束了。有句话一直想装逼引用下,今天总算逮到机会了:“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好吧,如果你读过这首诗的话,应该知道其实用在这里是很不吉利的,然而我实在忍不住放弃这么好的装逼机会。

好久没更新了,转眼两年多过去了,年底了,还是简单写写吧,不然又是一年。

这两年来疾病缠身。医学上确诊的是颈椎病,还有一些不能医学上确诊,对个人影响很大的亚健康状态疾病。

具体的说,叫颈椎失稳,用医生的话讲,颈部肌肉过于疲劳,致使控制脊柱能力减弱,导致的颈部脊椎不稳定,导致偶尔轻微颤抖。尤其是遇到一些大型货车导致的机械振动的时候,很难受。

失稳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会压迫颈部的椎动脉,致使大脑供血不够充分,当然头部有好几条动脉上去,压迫一条造不成大的影响。但我还是有一些明确感受到的症状,比如耳鸣,精力不足。

除了颈椎以外,其他问题还有,难以入睡,血压偏低,睡眠质量不好,肺部良性结节,糜烂性胃炎。自己怀疑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类风湿,检查的ccp3比正常值高出很多,不过其他一些类风湿指标都是正常,医生不下结论。

好了,说完结果,按照时间叙述一下吧。

16年中下旬,身体开始不适,天天晚上睡不着觉,精神难以集中,耳鸣,难受。精神上也有一些压力和冲击,搞了个app,刚开始有点收入,就被google封掉了,郁闷是自然。

当时可能有一些疲劳过度。眼睛有时看显示器会感觉到轻微的抖动,现在想想,应该是颈椎不稳定压迫血管,随着心跳形成的抖动。

后边我清楚的能感觉到情绪都有变化了,整个人变得提不起精神,很容易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每天很压抑难受。去深圳的医院看,医生说我是压力过大,不过从自身来讲,能清晰的感觉出精神因素只占一小部分,更多是身体发生了病理变化,可惜当时一直找不到原因。

也许是上帝看我每天思虑太多,给大脑降降频率。

十一月份后去了成都大半年。四川盆地这种地方,天天都是雾霾,看不到太阳,古语有云蜀犬吠日,应该有一定事实根据。

成都气候湿冷,症状更加明显。还有一些恶心呕吐的感觉。加上整个城市到处搞基建,晚上大车嗡嗡作响,更是睡不着。甚至经常性的有一些心悸,那种感觉非常不好,让人觉得猝死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不过成都的医院倒是比深圳好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在那边检查出来的。经颅多普勒结果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就像调试程序,这个结果把bug的范围大大缩小。

当时看了好多资料,买了一个血氧饱和度仪,每天测试。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在98%左右,95%以下都是偏低的,低于90%就属于缺氧状态了。我只在92%左右徘徊。同时血压偏低,心率也偏高,平均90多每分钟。记得那时候有一次跟朋友去打篮球,剧烈跑动之后,心脏跳的太快,声音也有点不正常,站在旁边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渐渐恢复。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一直这种强度持续下去,人是有可能挂掉的。

之前体检,胆红素一直偏高,总胆红素有四十多,主要是间接胆红素高。好几年一直都是。当时检查肝脏没有什么问题,也没太在意。

我们知道血液是主要是功能之一是运输氧气,结合氧的主要载体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每一条肽链结合一个血红素。如果仔细观察血红素的结构,会发现它是一个卟啉环,中间结合了一个铁离子,主要是靠这个亚铁离子结合氧气的。我们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就是因为这个铁离子的缘故。

如果我们再观察一下胆红素的结构,会发现很有意思,它基本就是血红素那个卟啉环拆开的产物。人体内确实是这个过程,红细胞死亡后,血红素被分解,产物就是胆红素。但这个过程有很多中间环节,先是生成胆绿素,然后是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被肝脏合成直接胆红素。

一般胆红素偏高被认作是肝脏的疾病,但肝脏如果没有问题呢?其实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在排除自身肝脏问题不大之后,我猜测可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溶血性贫血,因为这能解释血氧饱和度低,胆红素高等大部分异常。

于是,去医院把贫血相关的检查做了一遍。结果跟猜测还是不同的。仅仅只有一项,结合珠蛋白偏低,其他各种溶血实验,都是正常结果。虽然正常更好,还是有些失望。就像找bug,好不容易快定位到问题了,却发现根本就搞错了方向。

后边随着在成都呆的时间变久,很多症状开始严重,如果bug有必现的结果,那就很容易调试了。这个时候颈椎开始疼痛难受。成都晚上渣土车比较多,特别是加速的时候,那种振动,听到之后感觉一抖一抖的,同时头也嗡嗡难受。眼睛看东西也觉得一抖一抖。

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应该是颈椎失稳。后边又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C4/5,C5/6椎间盘突出,提示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这个时候,我也基本就确定认为,大部分就是颈椎病导致的。其余那些问题就没有再深究了。

还有一些小的变化,一开始我注意到了,但没当回事。

14年底,15年初在上海待了半年。当时发现上臂有一些很小的皮下红色的血丝。这种情况回到深圳以后,下臂也出现了。在深圳,夏天的时候,小腿上经常会觉得涨,偶尔发痒用手挠了之后,伤口一直很难好,很小的伤口,一直结痂。仔细观察了下这些情况的细节,猜测应该是毛细血管出问题了。看网上一些文章,可能是毛细血管太脆导致的,小腿上出现的可能叫紫癜。很小,症状也不明显,夏天过后就没有再出现。

另一个是手掌和手指的变化,16年9月份发现手掌上部,手指间隙连接的那一部分,开始有一些发肿,不是很明显,至少医生不认为是肿,因为自己有持续性的观察,确实是适度的肿了一些。后边也没有在意。

还有一些是手腕和手指偶尔会痛,这个在14年四五月份开始明显,因为鼠标键盘碰的比较多,猜测多半是疲劳引起的,没有深究。

另一个可观察到的变量是,之前在深圳的时候膝关节半月板磨损,走路多了会稍微有一些疼痛。但这个症状在上海呆那半年没有出现过。而且在上海,晚上一般加班到10点多,十二点左右睡觉。这种状态在深圳一直维持的话,近视是会加深的。但在上海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视疲劳也没有出现那么频繁了。一开始我猜测可能是上海的太阳紫外线没有深圳那么强烈,对眼睛伤害没有那么大。

回到深圳之后,夏天晚上很难入睡,而且睡眠质量很低,四五点钟会醒一次。中午如果不睡的话,就很难集中精力,比较难受。当时没注意,因为晚上状态好一些,反倒更加熬夜了。

中国岭南的夏天,有一种湿热,就是蒸着的那种感觉。刚到深圳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后边时间久了没有太注意。但随着身体健康的变化,开始对这种气候关注了起来。每年秋天的感觉是最好的。月份上,十一到五一,属于舒适状态。晚上睡眠质量也比较好一些。

直到后边在成都,各种症状都开始显现,最早开始查出来的是颈椎病。在成都的半年,基本什么事情都很难做进去,耳鸣难受,头疼,在电脑前坐一会就受不了。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病检查。记得还吸过一段时间的高压氧。

成都人喜欢吃辣的,据说可以抵抗湿冷。我的肠胃本来就不好,辣的吃得多了,拉肚子比较少,但刺激多了,导致胃糜烂出血。

在成都的时候手指也感觉略微有些变形,有点变粗。当时有一次约一个女生出去,她说我的手指看起来不错,我才注意到,成都人的手指都有点偏粗,眼袋也都比较重,可能是气候不好吧。

在成都更是难以入睡,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会醒一次,然后睡着,但早上一直到八九点的时候睡眠质量稍微好一些。买了个手环监测,每天深度睡眠只有半个小时左右,还经常醒。

17年五月份回到了老家。当时房卡棋牌比较火,就想着到老家搞个麻将试试。结果年底刚开始测试,政策就开始偏紧。想想算了,棋牌这种东西政策风险太大,还是放弃吧。

不过在老家呆了半年,意外的发现身体好了很多,至少坐在电脑前写代码有一些精神了。

这个时候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河南的气候比较干燥,相对湿度低。而且经常出太阳。仔细想想这几年的各种因素,潮湿应该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心脏也好了很多,再也没有心悸过了,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到了95%以上。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成都显然不是一个好地方,湿冷多雾的天气,对健康损害很大。

翻阅各种资料,所有这些症状跟类风湿的初期有些相符,如果真是的话,甚至以前眼睛干涩发痒等问题都可以解释。后来到医院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查测了一遍,结果并不是很明显。ANA抗核抗体可疑,其他基本正常,特异性比较强一点的CCP和AKA也都正常。

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对类风湿敏感度比较高的检测项目。人类的DNA编码的氨基酸中并没有瓜氨酸,所以正常的蛋白质内不含有它。类风湿的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清楚,但是蛋白质的肽链里的某些氨基酸被瓜氨酸化之后引起产生自身抗体对对其进行攻击可能是主要原因。ccp就是通过检测这些抗体的含量来预测类风湿的可能性的。

然而我的ccp在各大排名靠前的医院内的检测结果在并不高。但是老家的一个三甲医院检测的CCP3却比正常值高很多。为了确认,我每隔一两个月检测一次,正常值20以内,而我的结果有50多的,也有100多的,都是高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CCP3是最新的抗原检测方法,比正常CCP要敏感很多。如果一些大医院历史久,设备更新可能比不上新建的医院。后边再多去几个医院测试,不过大部分医生都说他们只有CCP,没有听说过CCP3。

暂且先将这些细节放到一边吧,现在身体多休息毕竟好了一些。

中国北方人的体质,可能不太适应南方气候。古代人们常说岭南多瘴痢之气,到那边很容得病死亡。《史记》有云“江南卑湿,丈夫早夭”,韩愈被贬潮州,大发感叹,“好收吾骨瘴江边”,可见对岭南畏惧之深。虽然现在一些传染性疾病比较容易控制了,但湿热气候仍然还是无法改变。

之前膝关节损伤,运动占一部分,气候应该也是有影响的,在北方就再也没有疼痛过。

人的一生有很多挫折不幸,比如女人造成的打击,如果把时间和注意力花在有趣的事情上,因为人的记忆机制,这些不开心很快就会减淡。再比如工作事业上的挫折,如果对人生有过仔细思考,这些所谓的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有更好,没有也不会去沮丧,能吃饱肚子就足够了。

但是疾病的折磨却是每天不停的向大脑发出信号,这种持续的痛苦是最难熬的,无法做事,无法思考,真是生不如死的感觉,经常让人冒出自杀的念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舍弃,唯有健康不行。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之间”,看看地图上老家的位置,还真符合。好在健康情况在慢慢转好,希望新的一年会更好吧。

改变世界,是我们谈到理想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没有人去深究它的意义,只是觉得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那具体又是怎么改变呢?

仅从字面上看,也没有什么门道,这个词只能算是中性,把这个世界变的不一样就行了,砍一棵树,种一朵花,都算对这个世界的改变,但我们不会因为路边有人把石头搬开就说他改变了世界。

除了这个字面本身,我们语言的潜意识还对它赋予了一些其他意义,就是这个改变,一定要大一些,大到一定程度才称得上改变世界。

那炸平一座山算不算改变世界?一场大地震过去,我们会说地震改变了世界吗?

显然,不会。

在字面意义的表象之下,我们赋予这个词的概念中,自然景观占少数,更多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集成电路芯片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汽车改变了世界,飞机改变了世界。

最重要的还是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个动词的主语,也就是动作的施加主体,是人还是事物?

上面列举的更多的是事物,比如飞机汽车计算机,因为只有事物才能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重大影响。

但有一点,事物总是人创造出来的,归根到底,真正做出改变的还是人,人通过创造出某种事物,通过这个事物形成对世界的改变。

所以,要改变世界,必须要创造出来具有革新性的事物,这种事物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思想理念同样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

耶稣创立了基督教,从此影响欧洲后续一两千年直到今天,可以说,宗教改变了这个世界

儒家学说影响禁锢中国文化几千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部分,也可以说,学说改变了这个世界

把这里东西更大的概括性词语找出来,就可以罗列出另一些更基本的概念:科学,宗教,文化

顺着这些词就可以找出另一些类似的东西了:战争,瘟疫,政体,国家

可以翻看历史书中提及的那些影响重大的人和事,这些被写进历史,一般被认为值得记录,他们对我们的社会形成了巨大影响。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几乎征服了除中国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帝国,他的这些壮举,算不算改变了世界?

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造成整个世界的战争混乱,死亡近亿,算不算改变了世界?

某些领袖错误决策,几千万人饿死,颠倒黑白,造成动乱,算不算改变了世界?

从近处看,这些战争,政治,国家等事物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的一切,至少整整一代人的生产生活被彻底的改变。

但从远处来看,这些就像伤疤,慢慢会被时间抚平,机体照样如往常运转;风雨之后,天气放晴,万物依旧。短期内造成的剧烈影响,从时间尺度来看是不可以持续的,世界运行的方式依旧

这些在人类历史上,就像一些坑坑洼洼和上坡下坡,虽然造成短暂剧烈的颠簸流离,但却改变不了前进的大方向

虽然他们强加的意愿,造成的混乱,不能持续,但是,因为战争或者征服带来的其他事物,却在悄悄的改变着世界。

亚历山大大帝向征服地带去了希腊的文明,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后续的历史进程。二战促进了飞机,导弹,原子核等相关领域和事物的研究,甚至延伸到后续的冷战阶段,计算机,互联网,GPS这些事物背后,都少不了军事国防的影子。

也可以说,战争,政治,军事,间接的改变了世界。不过,即使没有军事目的,计算机互联网GPS也会被发明或发现,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遥远的将来回望过去,就能清晰看出来孰轻孰重,一万年以后的人类,没有人会对遥远的古代某几个国家进行的战争感兴趣,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太多了,政权太多了。但他们会清晰的在历史书中标注出,“xxxx年,电磁理论被提出,接下的若干年,收音机,手机,GPS等利用电磁波的事物和技术相继出现,对后续生活造成如何如何的影响……”

引用某些理论,政体和社会组织,这些叫做生产关系,而科学技术等叫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某总设计师说话用语虽然土,见解却很深刻,比如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深感苟同。

所以事情就很清晰了,想改变世界,就要从科学技术下手,其他一切不过浮云,飘过之后,啥也不剩下。

不过换个角度看,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

人类文明一旦被引导到某个路径,就有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即使没有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同样会被其他人发现,爱因斯坦也说,即使没有他,狭义相对论也会被别人发现。

那我们所谓改变世界,是否是真的改变了世界?还是为了在世界前进趋势的重大节点上,标上自己的名字?

就像智能手机,即使当初苹果不做,其他公司一样会推出,因为各个技术已经都发展到了一个节点,把各项功能集成到手机上,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趋势,苹果仅仅加速了它的进程。

所以仔细看下,我们所谓改变世界,就像赛跑,看谁先抢到某种能造成改变的事物的荣誉。我们能做的,只是自己定义下方程使用的符号,理论一些概念的抽象名称,事物的体验和操作方式而已。

文明进展的趋势,就像河流从中国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大海一样,地势早已把流向决定了,无论这条河流在地面上如何崎岖环绕,最终都是向东流入海中,我们做出的改变,不过是在地面上寻找到一些可以流经的途径,使得河流往前推进若干距离。

那决定文明前进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呢?也许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谋生,繁衍,更容易的获得事物,更方便的从事活动,最终,还是如何让大脑获得快乐和正向刺激

做出改变世界尝试的人,也许就是想借此获得更多的大脑层面的快乐和刺激吧,某个阶段,都争抢着,看谁先找到或者抢到某项荣誉,看清趋势,找准动向,把能产生决定性改变的事物拿出来。

这些看起来很大很空的东西,前行河流泛起的一朵朵浪花,其实也没有多深刻多值得向往,可惜我们身在其中,不得不尽力往上冒泡,作为人,就需要按照人类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行事

五一我专程去江门新会,拜访了下梁任公的故居,并且顺路到翠亨孙中山的故居看了看。这两个晚清影响巨大的人物,有很多东西可以说。

关于历史上的任何事,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会给一个基本的定调,比如某些人有什么贡献,某些人有什么影响等等。

可惜这些东西往往被一些背后的东西操控着,并不能给出真实的结论,特别是对近一段时期还有影响的,或者当事人还在,如果是重大事件的当事人,那么他们一定身居要位,对这些人和事的处理和定性都会趋向于对他们自身有利的方向。

人的想法是个复杂的东西,但是人群的想法,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如果有人善于观察总结这些规律并加以利用,那么就可以做许多事。对于人群行为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取向,或者说是舆论思潮。

梁启超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处在权利风潮浪尖的人物,一般善于制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或者叫造势,利用人群中的某些内在的东西,轻轻激发点拨调整,从而改变事物进展的方向。

梁和孙两个人现在的地位和评价,很好了体现了这些观点,孙被不切实际的夸大,而梁则被严重的忽视。而当时他们两个产生的影响,可能恰恰相反。

去过南京的中山陵的人,都会有感于其气魄宏大,中国历代帝王的陵墓,恐怕都要甘拜下风。

孙中山早年的时候曾经上书过李鸿章,陈述利弊,希望变革,当时他多半是想谋取一官半职,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并非纯粹的革^命,后来可能是不得志才转向推翻清王朝的

坦白的说,孙并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他进行过无数次的革^命,但是没有一次成功,辛亥革^命的胜利也跟他没多少牵连,当时他还在国外,一开始听到还不相信,他的大总统完全是白白捡到手的。当时中国的局势他也控制不住,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

后来的军阀混战过程中,他也没能脱颖而出,被排挤到边缘广州,而且还面临着部下的叛乱。而当他死后,蒋介石打着他的旗号,很快就统一了中国。孙的才能从中可见一斑。

后来蒋之所以大力鼓吹孙的思想并称自己是其追随者,多半是因为他能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源,通过鼓吹孙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蒋本身并不怎么认同孙的意见看法,他所做的,只是利用其影响来改变整个人群的行为,某种程度上,蒋跟李鸿章有些相似,不拘于形式,而能真正做事情。

对于理论方面,孙的贡献虽不大,不管是出自于自己还是从别处拼凑借鉴,毕竟也提出了一些有用的理论,比如基于当时中国国情,社会混乱,民智未开等提出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还有包括所谓的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等思想,这些后来被蒋部分的贯彻实行。

总的来讲,孙虽然有一定贡献,但被不切实际的夸大了,宋教仁评论他说“盖孙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像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黎元洪也说,“世人对孙逸仙有错误的认识。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他根本没做什么实际的工作”

梁启超对他的评价稍微正面一些,“孙君是一位历史上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不能不公认的事实。我对于他最佩服的:第一,是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始终未尝挫折。第二,是临事机警,长于应变,尤其对于群众心理,最善观察,最善应用。第三,是操守廉洁,最少他自己本身不肯胡乱弄钱,便弄钱,也绝不为个人目的。”只是对他做人方面的一些肯定,并没有论及他的贡献。

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大门之后,香港首先被割让了出去,所以广东离这些洋人比较近,容易接触一些新的思想事物,我想梁和孙都出现在这边,并不是巧合。

晚清人才辈出,国家羸弱,这些人都存着报振兴民族的信念,根据主张理念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派别。

首先是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李鸿章就像前面所说的,是被社会舆论给扭曲了的一个人,客观来说,李是一个很值得钦佩的人,有胸襟,有手腕,做了许多实在的事情。他的坏名声,主要来源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人们需要一个替罪羊,另外许多条约都是由他来签订的,所以人们也把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罪责归咎到他的身上。人们没有看到的是当时的国力虚弱,不从大局出发,不归咎于己,而归咎于尽力斡旋争取的李的身上,这也是所谓整体民智不高的体现。

洋务派是最早开始引进学习西方技术的,他们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外国人,而是国内的保守派,长时间的天朝自大的观念,想要贸然改变,确实很难,这就是所谓的大趋势,舆论以及社`会思^潮,经过多年的坚持努力,许多年轻人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到了1900年左右的时候已经大为改观了,这点可以从清廷开始重用留学人员看出来。改变一个民族的观念,至少要几十年,一两代人才行,顽固的旧思想者逐渐去世,而接受新教育的年轻人开始接管社会,变`革就被扭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洋务派做出最大的改变,不在于开设多少工厂,修建多少铁路,而在于通过引进这些事物,改变整体民众对西方事物的接受,在上层跟各种顽固守旧势力辩论探讨,下层则开办学堂,招收工人,铁路和工厂,不止对参与其中的人有影响,也对周围人对于西方技术的认识。

另一个对中国传统观念最大的刺激是日本,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让所有人意识到旧的方式不行,必须进行变革。鸦片战争只是激起一点波澜,甲午中国战败,一直不放在眼里的小国日本通过西方技术维新图强,则让所有人一下惊醒。随后爆发了所谓的维新变法,梁启超也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对后续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康有为并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物,他的人品并不太好,当时的变法过于激进,而且缺乏长远眼光,他本人的思想也很传统,对于西方先进的政^治理念则完全不懂。

梁于变法之后流亡日本,阅读了大量的西方书籍,这时候也是他一生的黄金时期,发表了许多影响深刻的文章,向中国介绍了民~主、立^宪等这些先进的政^治理念。梁的名声也是这段时间起来的。

梁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随着见识增长,逐渐改变自己的理念,早期追随康有为保皇,后来与孙等人讨论后认为需要进行革^命建立共`和政*体,后来游历美国后又认为中国不适合美式共*和制^度,通过君^主立~宪,逐步过渡,最终实现民~主共和,希望通过改良进行政^治改`革,这时候跟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梁当时观点很清晰明确,甚至预测到了暴-力革^命后导致的军阀混战,这场论战,其实意味着中国有识之士对政_体国_体的思考,以及如何改变几千年帝制的考量。革^命`党当时并没有多少深刻的看法,大部分都过于牵强,但是通过这个辩论,其中的思想理念,对整个中国知识界的影响启发还是很大的,许多一开始迷信革^命的人转而开始拥护梁的主张。

在这些舆论趋势的影响下,清政府为了维护稳定,不得不进行改变,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法,试图进行君主立宪的改革,考察结束后的报告奏折,实际上是找的梁启超和杨度草拟的。这场改革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在缓慢的推进,直至到辛亥革^命终止了它的进程,并不能算是失败,它只是夭折了。

辛亥革^命的成功,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孙的功劳,大部分是梁的文章所造的趋势,胡适评价说,“阅报时,知梁任公归国,京津人士都欢迎之,读之深叹公道之尚在人心也。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唯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梁所推进的,是一次思想的革^命,就像洋务派早期遇到的守旧势力一般的传统思想,是对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革^命,他推翻了传统中国士大夫那套理论方法,引进了新思想,开启民智,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启蒙起着重要作用,影响了整整一代读书人,日本之所以快速相应改变,就在于其国民思想负担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没有顽固思想的阻挠,李鸿章也许早就取得了变革改良的胜利,政^治的根本在于人心,人心齐,则任何事情都好做,欲变革体^制,引进技术,不能单靠行政力量强推。人心到了,上层不用行动,所有人都会主动要求变革。从这一点上来看,梁功莫大焉。

可惜民国建立后就不是梁的天下了,虽然他当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职务,但事实上并没有实权,也没有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他来实现自己的主张,后来袁复辟帝制,梁与蔡锷等与之决裂,再造共^和,后面军阀混战中梁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了。梁本身书生气太重,在具体政治参与细节上,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就像卢梭一般,政治主张理想化居多。

毛早年读书时很崇拜梁,并深受其的影响,1958年曾评论梁说,“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他讲究文章的气势。但过于铺陈排比;他好纵论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给人以轻率、粗浅之感。他自己也承认有时是信口开河。”毛的评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梁死后,由于国民党当政,像胡汉民这些人恨透了康梁,早期革^命派跟保皇党的争执中,无论是募集资金还是政^治论战,都处于下风,胡更是咬牙切齿的说康老儿如何如何,梁也被他列入同党,所以当时蔡元培提出要国民政府发褒扬令褒扬梁任公的时候,胡汉民极力反对,后来新中国成立,前几十年各种曲折,民众无法得到正常的教育,思想禁闭,这些历史和事物,都退居幕后。

甚至直到今天,梁的巨大影响以及他所做的贡献也并没有处于它应有的地位。但是随着人们思想日益开放,信息越来越容易获得,以及知识界的人对于历史开始客观的考证,我想梁任公有朝一日,总会得到应有的位置的。

辞职了

2009年7月19号,毕业进入腾讯工作,2014年3月20号辞职,再有四个月就满5年了,确实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总的来讲,腾讯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各种福利待遇都很好,对员工也不错。公司大了,当然也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想这些问题在很多公司都会存在吧。

刚工作头两年还是很开心的,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不是很忙,环境氛围也不错。

后来到一个加班很多的部门,因为当时刚成立,以为过去发展前景很好,过去一段时间才发现不是想象中的样子,GM从外面挖了许多人进来,管理很混乱,内部勾心斗角,当时天天加班,眼睛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问题。也就是12年的时候,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事情,加到一起,实在是很不开心。想想也没啥好呆的了,不如辞职自己做手游。

后来毛哥跟我说,回幻想这边吧,平时工作不忙,有大量时间搞自己的东西。想想也不错,可以先休息休息眼睛,然后准备下自己的事情。

其实幻想是个不错的项目组,平时工作不忙,奖金发的倒是不少,上班一帮同事瞎侃侃时事政治,气氛很好,挺适合养老的。

可惜,呆了一年多,什么东西都没有做出来。之前看许多人说这种两边搞的方式不可取,一直不太相信,直到自己尝试之后才发现。首先是不敢太放开做,毕竟上班工作不能太招摇了,另一个是经常性的被打断,工作上的事情也要兼顾,就会先把手头的东西放下,这种状态切换的代价是很高的,因为进入状态需要一段时间,切出再进入,又要重新开始,特别是有时候一两周之后才有时间回来搞,甚至就懒得再整了。

另一个头疼的事情就是美术了,找过许多美术,大部分都是看完demo很有兴趣,结果画几下或者画几张图,觉得麻烦就不了了之。

本来去年就想辞职出去,一方面是美术问题没有解决,另一方面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当时基本的想法已经确定了,就是过了年肯定会走。

过年的时候以前的一个美术主动过来说他有想法,又拉了两个美术过来,后来他们出了一版切图,感觉确实是想做东西,心里有了些底,仔细考虑了段时间,最终还是辞职出来了。

感谢毛哥,回去一年多,没怎么帮到他,还想办法帮我争取各种好处。

坦白的说,我有很多想法,如果问我真正想做什么,那肯定是很大很遥远的东西了,游戏并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但是,那些东西,想想还可以,实际做出来,困难重重,有些东西离研究阶段都很遥远,更不要说产业化了。

至少自己做了5年的游戏,对这个行业和技术相对熟悉一些,而且在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这也是最容易赚到钱的方式。大一点说,想改变这个世界,必须先有一笔足够的财力。小一点讲,要先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

一直在老东家待下去,至少可以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有时候也想,娶个老婆买个房子,踏踏实实过一辈子算了。父亲也经常劝我,别瞎折腾。

我反正是厌倦了大公司那种天天上班的生活方式,平淡的人生,总要有一些挑战,内心的理想,总要想办法去实现。年轻的时候不追随自己的理想尝试尝试,怕将来老了会后悔,反正这年头也饿不死人。

我早就预料到前面的道路充满荆棘,困难重重,甚至看不清去处。但既然选择了远离大道坦途,就要坚持走下去。引用宋朝某大人物的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