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长征5号的研发成功,我国航天最近能够把大重量的东西送上太空,所以最近看到了一系列的突破。比如登陆火星,比如空间站,比如月球挖土。
当然这些只是在重复做美国人曾经完成过的事情,我们既然现在有技术有资源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前所未有的探索呢?
这是我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可以住人的基地,甚至建立一座微型的城镇村庄。这并不是科幻,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只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可以说只是一个工程问题。
首先我们看现有的空间站,其实已经很大了,至少有几辆大巴车那么大小,是可以住好几个人的,我们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第1步也可以把类似的东西发射到月球上,一个一个组装起来,就像现在空间站上用的技术是一样的。
这里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的就是能源和材料这样的问题,包括物质。比如说建造,我们想大规模的建造一个类似于购物商场那么大小的基地的话,那么完全从地球上发射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月球上已有的物质,看看能把一些什么机械设施发射上去,在月球上就可以采矿,并且制成铁各种各样的金属。进一步可以用来构造基地自身。这样子只需要发射一部分工具,然后利用这些工具开采加工月球上的物质,这一切可以通过几个航天员远程操控的无人机械进行。
先看看现在最需要解决的能源问题,我们可以用几个太阳能板来产生一定的电量,现在空间站就是这样工作的。它的问题也很大,因为能量输出实在是太小了,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生命支持,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活动肯定是不够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发射一个核反应堆到月球上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至少在看来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把反应堆做得很小,至少目前我们已经在核潜艇上用一些小型的反应堆了,它只有几十吨,而且大小也不是特别大,可能直径只有八九米的样子。而且他这些大小大部分都是外面的屏蔽壳来屏蔽辐射,用来屏蔽辐射的真正核心部分,反应堆的核心并没有多大,而且我们还可以拆分开来,反应堆,燃料以及其他一些组件单独发射,然后到月球上再进行组装。
事实上在月球上的核辐射并不是一个什么问题,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而且受到太阳风等各种各样宇宙粒子射线的影响,月球每天都接受大量的辐射,所以说核反应堆完全不用太考虑保护怎么把这些辐射给屏蔽掉,月球不是地球,宇航员出门都是要穿防辐射的航天服,我们的空间站本身也要是防辐射的。

近几年很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都在研发小型核反应堆。比如劳斯莱斯,最近报道说他们在研发一个小型核反应堆,目的就是到月球上去采矿。他们一直做飞机发动机以及核潜艇反应堆好多年了,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有很多经验。核反应堆的微型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毕竟如果能把它塞进汽车集装箱,而且能提供大量足够的电力的话,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救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处。当然前提是保证核燃料的安全性。

如果有一定担心的话,在月球上我们可以给核反应堆打造一个适合的地形。比如挖一个大坑专门放置它,这样可以挡住它水平方向的辐射,朝着太空的辐射,我们是可以不用管的。这个核反应堆可以放在我们月球基地几公里之外,通过线缆把电力输送到基地就可以了。考虑到冗余备份,可以多建几个类似的反应堆电站,即使一个不工作也不影响基地的正常运行。
一个潜艇的核反应堆大致有几百兆瓦的功率,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功率做得更小一些,只要有几十兆瓦甚至几兆瓦的功率就够了。前期可以建设一个几十人的基地,这已经不少了,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最多也就容纳七个人而已。

我们可以先发射一些类似挖掘机等机械装备到月球上。有别于传统的挖掘机,我们把它做成电动的。因为月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我们可以采用坦克那样的履带以及其他一些技术使他拥有全地形通过能力。现在电动汽车上面的电池,比如说像特斯拉的电池大致有将近一吨的重量,能提供四百多公里的行驶里程。直接把这些电池模块移植到这些挖掘机上,能够给提供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够了。当然我们可以把电池做得更大一些也行,这样子的话没有必要,这都是权衡取舍了,到时候可以做成模块化的设计。
如果能在这些挖掘机上做一个驾驶室,就像航天服一样封闭的且含有氧气,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坐在里面操控挖掘,那就是最好了。但如果这些需要的空间太大或者说重量太大以至于不划算的话,也可以做成远程遥控的,可以让工作人员在一个专门的通行车辆上,在它几十米上百米远的地方进行遥控操作也可以。
可以利用这些机械在基地周围往外修建道路,这里所谓的道路是指削峰填谷,把路铺平可以通过履带式的机械即可,没必要像地球上的路那样规整。
月球上有丰富的稀土元素,以及我们未探索的各种各样的矿产,这些矿产有可能包括铁矿啊以及各种各样的稀有金属。对我们来说,前期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小型的铁矿或者什么之类的。开采这些铁矿,并且把他们提炼成钢铁。这些钢铁可以用来建造我们的月球基地,这样子的话我们可以把月球基地建得很大很大,比如说达到一个购物商场的大小,或者构造很多类似的建筑单元通过管道把他们连接起来,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单一的建筑体组成一个小型的村镇。
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炼钢厂是一个挑战,毕竟没有大气不同于地球的环境,而且我们可以使用的能量只有电能,同样月球上的铁矿石的化学成分跟地球上的可能有些区别,所以钢厂的结构和原理会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吧,有时间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有了钢铁,我们就并且能把月球建设的很大,利用钢铁焊接起来的密闭房屋,里面充入合适的大气,人类就可以居住了。如果空间够大,可以在里面通过灯光建立室内农场,种植一些蔬菜。我们只要给基地送上去几十年的粮食,就足够维持运转了。更进一步,可以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当然好,但是需要的空间大产量低,最好的选择是种植红薯和土豆,如果规划得当可以给基地提供自给自足的食物供应。在电影火星救援里面,主角就是依靠在火星上种土豆进行生存的。

以目前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还不足以实现登月。现在正在研发中的长征九号就是专门为登月研发的一颗火箭,它的研制成功才能实现我们载人登月。所以还要等好几年。不过据报道,长征九号的研发现在加快了速度,改为多个成熟发动机捆绑的形式而不是当初的单一大推力发动机,这类似于spacex的玩法。时间方面应该比重新研发一个新型发动机要快不少,毕竟稳定性测试需要花大量时间。

空间站是个很好的东西,当年前苏联就得出论断,认为登上月球没有太大实际意义,而地球近地空间站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观测和科研,还有一个失重的环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他们给出的综合结论就是发展空间站是更划算更经济的一种方式。

但是月球基地不同于简单的登月,同样也有它的优势。首先没有大气层有利于科研观测,而且月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可以进行开采,如果有足够的矿产燃料各种各样的东西开采出来的话,甚至我们都可以在月球上直接建一个发射基地,火箭之类的大部分都可以直接用月球上开采的元素来进行建造。比如说去火星的话,从月球进行发射,它的成本比地球要小很多很多,因为月球的重力很小。

月球上有重力,而且这个重力不大是地球的1/6,这很重要,因为我们普通人类可以在上面背负更多的重要的东西,比如说航天服可以做的很重,可以装上去更多的能量和氧气燃料,这样子的话就可以走很远,而且人类在上面可以跑得很快很远,这是一个优势。有重力的话就不用考虑各种各样失重情况下需要担心的比如说航天服离开了空间站飞走了就回不来了等问题。月球基类似与地球的环境,只不过重力减小而已,可以慢慢到处走。

从我们现有的技术来看,没有任何科幻的元素,都是已有的已实现的,我们可进行工程化的东西。建造一个类似于一个村镇的大小的聚集单位,比如说容纳几百人上千人都是可能的。我们可以在月球上建立真正的人类永久驻扎的基地。
如果月球上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那就更好了,一旦真正自给自足的闭环能力可以得以形成,月球基地就可以脱离地球的补给而单独存活,甚至发展成为人类的一个月球分支。当然前提是月球月上有足够的核燃料,以提供核反应堆的持续运行,而且月球上的人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把他们维护起来。

1970年左右,美国国力处于巅峰时代,他们进行了登月,而且实现了一系列的成果,今天人类虽然在机械和能量燃料方面没有什么推进,理论上也没有大的突破,但是很多应用技术已经有了飞跃。主要代表是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带来的一些微型控制器和通信技术。
比如说控制器,当时的芯片跟现在的芯片数字化控制技术简直是天壤之别,当时飞船上的阿波罗计算机只有2k的内存,72k rom,使用汇编编写控制代码,现在随便拿个stm32都能秒杀它。
甚至现在都可以看到国际空间站里的一些模电时代的仪表盘,而中国的空间站里全部都进行了数字化,提升还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的大量进展是在通信技术上,举个例子,得益于数字基站,我们空间站的宇航服就是通过CDMA跟空间站来通讯的,可以直接传递音视频和控制指令。比当初的短波模拟信号通信强大很多。
不得不佩服当年的登月,原始的计算机加上一行行汇编代码,都实现了这样的壮举。
另一个则是这些年电池技术的发展,不讲成本的话其实已经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电动机械了,加上其他一些化工和材料方面的进展,其实现在实现登月的条件要比1970年左右好太多了,这也使得月球基地的建设成为可能。

今天,中国的国力已经超过当年登月时的美国了,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当中。加上人类技术进展的加持,可以实现的远比当年多得多。按照我们目前的航天规划,是有在月球南极上建立一个基地的打算的。我个人觉得,除了简单的科研基地以外,可以分阶段分步骤,把目标和计划制定的更宏大,更长远一些。

简单重复的实现登月只是在重复美国人伟大的成就而已,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建设成月球基地并且进行采矿等一系列操作的话,这将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壮举,才是真正引领人类科技探索的未来。

有生之年,我们很可能看到这一切都成为现实。

展开全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