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在手机上有一个很方便的通过语音输入,写写东西的APP。可以在外边走路散步时记录一些想法。本来想自己写一个,因为时间精力不够,所以只是个想法。可能是觉得不好把这个东西,做成个产品盈利吧。自己用的话,又不能一两天内就能做完。所以就一直搁置着。后来发现了一个叫xxxx的app,大部分都能满足需求。没有了在电脑前坐着对颈椎的损害,又能很方便的记录一下走路散步时的想法,避免过段时间忘掉。这篇文章就是这么写下来的,记录之后又在电脑前简单的校验编辑了一下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效率能提升不少。

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首先我们看看人类创造的知识和物品,以及如何存储它们。
我们创造的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通过某种方式存储下来。比如说一本书。我们把文字写到书上,如果这本书不停的磨损,直到最后,无法阅读。我们称为这种介质,存储介质的损坏。然而书的内容本身,并不会因为介质的损坏而丢失。如果我们在这本书损毁之前重新印刷一本。那这本书依然是存在的,我们依然可以传到后世。
这本书的本质是它的内容里边的语言。而不是外在的存储介质。也就是说我们称为纸张书本的那种东西。
比如我们制造了一个马车,这个马车也会损毁。但是呢,我们可以通过把这个马车的设计图纸,写在一本书里。这样我们只要有能读懂这本书的人的存在,就可以重新复制并生产出新的马车来。我们只能说我们间接的存储了马车这个东西吧。可是如果我们能生产一种自动组装并存储...

如何创造出来新的生命?有人会说,一点都不难,找个女人就可以很愉悦的完成这件事情。那么,如果不是利用我们自身的生殖系统,而是从无到有,凭空创造出来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呢?这看起来就不是一般的困难了。这意味着,我们在尝试做一件上帝的工作,哈,逼格爆表了。实际上,这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先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对生命进行定义的。想要找出十分具体的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可以从所有人都公认的事物入手,看一下,生命需要拥有的几个关键特征。人是生命,一条狗,一棵树,是生命,一只蚂蚁,一株小草,也是生命。生命并不意味着像人类一样的高级智慧,也不用像狗一样能跑会叫。最本质的性质在于,他们都能尽可能延续自身存在,能复制产生出新的个体。下面是搜罗到的几个正式点的定义:Life is a characteristic distinguishing physical entities hav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signaling and self-sustaining processes) from those that do not, either because such functions have ceased (death), or because they lack such functions and are classified as inanimate.生...

改变世界,是我们谈到理想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没有人去深究它的意义,只是觉得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那具体又是怎么改变呢?仅从字面上看,也没有什么门道,这个词只能算是中性,把这个世界变的不一样就行了,砍一棵树,种一朵花,都算对这个世界的改变,但我们不会因为路边有人把石头搬开就说他改变了世界。除了这个字面本身,我们语言的潜意识还对它赋予了一些其他意义,就是这个改变,一定要大一些,大到一定程度才称得上改变世界。那炸平一座山算不算改变世界?一场大地震过去,我们会说地震改变了世界吗?显然,不会。在字面意义的表象之下,我们赋予这个词的概念中,自然景观占少数,更多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集成电路芯片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汽车改变了世界,飞机改变了世界。最重要的还是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个动词的主语,也就是动作的施加主体,是人还是事物?上面列举的更多的是事物,比如飞机汽车计算机,因为只有事物才能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重大影响。但有一点,事物总是人创造出来的,归根到底,真正做出改变的还是人,人通过创造出某种事物,通过这个事物形成对世界的改变。所以,要改变世界,必须要创造出来具有革新性的事物,这种事物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思想理念同样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耶稣创立了基督教,从此影响欧洲后续一两千年直到今天,可以说,宗教改变了...

夜晚的昏暗中金星太白闪烁于群星间,无数星辰繁灿于天空,数它最明亮.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也就是昨天晚上,我拿望远镜对准了金星。金星处于太阳的内侧轨道,所以从地球上看去,就如月亮般,有圆缺变化,昨晚映入我眼睛的,是弯弯的圆弧。我开始思考人类知识经验的结构和处理方法,早上升起来的太阳,我们认为就是昨天的那个太阳,这种很自然的推理,是否存在缺陷?在一些动物看来,比如狗,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也许是另一个物体。金星在黎明升起来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启明星,古人有东启明,西长庚之说,认为是两颗不同的星星,跟傍晚那一颗不同。一颗星星只是一个闪亮的点状物体,要把它从夜晚灿烂的星空中单独识别出来确实有难度,除非我们看清楚更细节的结构,否则认为在不同时刻出现的同一颗星不同也是很自然的。太阳拥有可识别的唯一性,也没有其他众多干扰。我们把一个物体的若干特征提取出来,每一个不同的单独事物都用一个概念名字来标记他,再次遇到同种事物的时候就把它识别出来。大脑的组成单元应该是特征概念组成的集合,若干概念组成一个新的概念,新的概念又用来作为其他概念的组成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大致也是如此,或许大脑的基本数据结构就是这个样子。知识和经验作为静态存储存在于大脑中,操作这些数据的过程才是真正人类智能的起源,这个动态过程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称之为“我”的那个东西。意识是从神经元之间的电脉冲信号和突触间递...

吃饭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大脑中,我们通过摄取食物提供生存的能量,而所有食物的根源来自于植物,以当今的科技水平,是否可以脱离植物,人工合成所需要的食物呢?人类需要从外界获取的物质可分为几类,糖类,无机盐类,氨基酸,以及一些维生素之类的小分子。其中所需的钠钾离子之类的无机盐类是广泛存在于地球之上的,剩下的几种,糖类是提供能量的,需要仔细讨论。普通存在于人类体内并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分子式为C6H10O6,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但并不是直接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储下来。能量来源于何处?归根结底,一个答案,太阳。上帝把这个核反应堆放置于距离地球1.5亿公里以外的地方,通过电磁波把能量传递到自由空间,而地球所接收的极小截面提供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直接利用阳光的能量是不明智的,因为单位面积内的光线的能量密度很低,必须用一个特别大的接受装置才能提供发动机的动力。而且晚上没有阳光。其实在能量利用上,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产生能量,而是如何有效的储存能量。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储存,一般都是通过分子间的电势能来实现的,比如,氢气燃烧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涉及到跟氧气结合形成势能更低的水分子。相对的说,能量可以储存成氢气的形式。葡萄糖也是一样,通过跟氧气反应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了静电势。显然,葡萄糖由于本身就是多个分子结合的状态,碳原子质量也比氢高很多,所以储存的能量密度比氢气...

今天是3.14,所谓的Pi Day,借机发一下一直思考着的几个相关问题吧。我的高中数学老师给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咋一看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可以作为小学生的填空题: 1和0.9循环哪个大?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认为1要大那么一点点, 而事实上这两个值是严格的相等。可以这么证明:1/3=0.3333..... 三分之一等与0.3循环,这个是我们都认为正确的结果,然后等号两边都乘以33 * 1/3 = 3 * 0.333333...... 就得出1 = 0.999999......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事实,跟我们的直觉不相符,但我们很容易接受推导过程。推导过程中有一个小陷阱,就是把乘法自然而然的推广到了无穷项并且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为什么无穷项的表现总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们对数字以及相应的操作法则,必定源于大脑的思维模型,绝不仅仅是后天得到的知识那么简单,应该牵涉到了大脑的某种本质的先天性的结构相关的东西,数学是对这些基础法则的抽象表达和推导。如果有一系列的个体,挨个排开,我们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用一个标记来代表它,比如第一个就是符号1,第二个符号就是2,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序列1 2 3 4 5 6 7 ........我们说自然数序列是什么呢,就是无穷个体的一系列标签,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若干操作,就是对物理世界若干个体的不同操作,被抽象出来加减乘除等法则。比如,大街上站着一个人,我们看到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