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香港艺术馆看了一个下午,主要是一些字画瓷器,字画明清居多,有几个名字倒是认得,什么朱耷之类,一路看过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原是如此的丰富。可惜的是,这帮封建文人,把大把的时间精力,花费到这些诗词字画的娱乐上来。

中世纪以来,我族在科技上明显落后于欧洲,究其根源,在于民族的价值观念。欧洲的重商主义,跟中国的儒家学说相抵触。中国的整个价值观念里,商人地位很低,封建士大夫阶层,整日陶醉于诗词书画,极度遏制了商业及相关创造发展。

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民族的自大于固步自封。一个民族的高度发展,跟其余其他文明的交流接触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很大程度在于各诸侯国的征战竞争。近代的欧洲诸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倒是有几分相似。中国最强大的两个朝代,汉与唐,都不禁止外部民族的进入,交流与通商,导致进一步的繁荣。到了明清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庞大的帝国降缓前进的步伐。

欧洲早期的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艺术方面,其实基督教对欧洲文明贡献颇多,早期的绘画音乐跟宗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大的贡献或许是经院哲学,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托马斯阿奎那的教会哲学体系,表面上被教会用来约束思想,却激发了后期古典哲学的产生。反观中国,宋代朱熹的思想,只是越来越约束人的思维创造性。中国人喜欢因循守旧,越古老的东西越正确。

现在社会,中华民族似乎丧失了自己的正统价值,一切惟西方马首是瞻。长期的贫穷战乱导致一段时间的真空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生活条件提升,媒体书籍的宣传,社会价值观念被潜移默化。当下最流行的是创业、CEO、首富之类的概念,西方的重商主义,终于在中国滥觞。

现在说起来科技,似乎都觉得很高尚,几百年前却未必。韩愈的师说里有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前面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也许就是现在的科技工作者,韩愈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代表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这里说话的语气假设,明显的将这些人归于一个下贱的阶层。

但是,现在重视科学技术,难道真的是正确的么?古代的中国人,看看花,写写诗,生活不是很好么?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表面上是进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科学让人觉得,以前是如何的愚蠢。但是,人毕竟是人,区区数十载的光阴,该干什么呢?大部分人本能性的追逐更好的生活,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真的比以前中国人的生活更好么?恐怕未必吧,印象中好像罗素在哪本书里讨论过中国人的问题,其中说道,如果全世界人都像中国一样,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幸福。他的意思是指,都像中国人这样享受生活,吟诗作对,没有太多的争强好胜心。

再想下去就多了,文明究竟将走向何方?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一生何求?

前面的想法,大多是回来之后的思考。回到正题吧,当时看到展出的一系列的中国瓷器,才发现一块被史书忽略掉的东西,我们自己本身,并不认为瓷器在历史上有多重要,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另一番景象,中国的china并非空穴来风。明清时代,官方禁止与西方通商,瓷器茶叶之类的商业产品,一般被运送到广州,再转运到欧洲。看一些瓷器上的画,有些是给西方定做,上面是西方的人物或者圣经相关的故事。这个市场,文人阶层是不屑于写入史书的,但是,通过只鳞片甲,倒是可以推测一番。

中国自己不重视的东西,比如四大发明,却被欧洲人加以利用并发扬光大。于是反过来我们自己又标榜四大发明源自中国,这种民族自尊心,与民族优越感,实在是一大弊病。瓷器同样也是如此,得到了西方的重视,自己便沾沾自喜,每天挂到嘴边。整个艺术馆用了一层来展出瓷器,可见一斑。

我们了解历史,为的是希望从先人的智慧中得到一些经验,进而开始新的探索,这也许就是整个文明的前进,古老的文明可能给我们启示,也可能给我们带来负担。

在博物馆跟阅读那些智者的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此处瞻仰古人的遗迹,更多的是满足一下现代人的优越心理,更像是嘲讽古人。这些破旧的东西,摆放陈设,或许引发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路径吧。

这个艺术馆里的东西不算多,将来有时间的话,倒是想到天朝故宫顶礼膜拜一番。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