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休了个年假,去西安逛了一圈。西安作为秦汉唐中国的都城,经历历史最强盛的汉唐,现在发展却很落后,名气虽大,经济实力只堪比二三线城市。

秦时遗迹,只有兵马俑一处,汉朝的痕迹也不多。历史太久,大部分多被冲刷殆尽。偶有几处也是现在重修而成。仅慈恩寺大雁塔为唐时建筑,相必也经历了多次重修。相对而言,留下的加上新修的还是唐代东西最多。比如大明宫遗址,大唐芙蓉园,骊山华清池等。

这几天多读唐史,对政要得失,任人用事,王朝兴衰,不免唏嘘感慨,有时岂止是一个国家呢,只要牵涉到一堆人做事,牵涉到层次结构,决策组织,都是一样的,历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历史上的皇帝行使权利,大致可分为几种,一种是弱势,比如光绪,一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下,自己说了算的情况不多。另一种是中庸型的,有权利一般也谨慎行使,在任期间国家多半无事,也很少有人指责其好坏。这种在历史上占大多数。另一种便是强势皇帝了,比如汉武帝,唐玄宗,乾隆这些人,他们本身集大权于一身,在位期间国家都是各个朝代的巅峰时期,后世关于他们的故事、戏剧、小说也是最多的。

一个朝代能存在的长短,一般取决于前几个君主的个人能力和远见卓识,比如唐朝之前的,宋齐梁陈和隋,都是迅速更迭,存在时间不长。如果没有唐太宗早期开明统治,唐也存在不了多长时间,大唐盛世,太宗皇帝的功劳应该占多半,而玄宗恰好是那个运气比较的家伙而已。康熙之于乾隆也是一样,清早期政权摇摇欲坠,康熙先是除鳌拜获得实权,然后平定三藩,三征葛尔丹,以及统一台湾,雅克萨清除沙俄,一生勤恳努力,奠定了清朝基业,乾隆还是坐享其成居多。

国家强盛,皇帝大权在握,个人意志里,一些享乐有条件也有土壤去实现了。大修宫殿,广招嫔妃,四处游乐。现在我们电视剧题材最多的便是乾隆和女人的故事。

唐玄宗年轻时候还是很强势有作为,刚一上任便清除政敌太平公主,任命姚崇、宋璟,励精图治,以至有后来的开元盛世。可惜后来贪图享乐,后期的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只会拍马屁搞政治,没有一个做事的人。后来的安史之乱,彻底给唐王朝打击。

玄宗皇帝五十多岁的时候,把自己儿子的妃子杨玉环召入宫中,之后便是把心思都花到这个女人身上了。唐王朝开始衰败,这也许是个起点,隐患随后慢慢显露出来。历史多次表明,一定要把女人跟政治分开,不然肯定会出问题,如果玄宗不把杨贵妃一家人提携起来,恐怕他们最后也不至于都死掉,安禄山起兵的理由就是讨伐杨国忠。政治最忌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忠臣做事的人被排挤,小人当道,人心四分五裂。

个人思想教育很重要,比如太宗的长孙皇后,品行名垂青史,而杨贵妃却害得自己和整个家族都死掉,如果有一点自知之明,那就不止是她自己的幸运了,乃至整个大唐盛世,想必都能延续许多载。

杨国忠搞得当时朝政的混乱程度,从下面征伐南诏,可见一斑

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至太和城,闭壁不战。宓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乃引还;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无敢言者。上尝谓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也!”上曰:“卿勿言,朕徐思之。”

“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这样的人做宰相,不乱才不正常。玄宗这时候显得懦弱无能,可能是上了年纪,加上贪图享乐,没有年轻时候的奋发图强。

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玄宗还是控制的住局面的,而且颇有声势,如果没有杨国忠杨玉环这些人,应该很容易平定

上议亲征,辛丑,制太子临国,谓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载,倦于忧勤,去秋已欲传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馀灾遗子孙,淹留俟稍丰。不意逆胡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监国。事平之日,朕将高枕无为矣。”杨国忠大惧,退谓韩、虢、秦三夫人曰:“太子素恶吾家专横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并命在旦暮矣!”相与聚哭,使三夫人说贵妃,衔土请命于上;事遂寝。

用杨国忠当宰相,想必是讨贵妃高兴,此举跟周幽王点烽火台逗褒姒一笑,本质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盛世江山却因此葬送,做皇帝行事一定要深思熟虑才行。

当时人心大部分都还在唐王朝这边,哥舒翰帅二十万大军守潼关,关外又有郭子仪李光弼,因为杨国忠,玄宗一再犯错误,如果不命令哥舒翰出关攻打,也不至于最后仓皇出逃。

会有告崔乾祐在陕,兵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上遣使趣哥舒翰进兵复陕、洛。翰奏曰:“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羸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在坚守。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务速!今诸道征兵尚多未集,请且待之。”郭子仪、李光弼亦上言:“请引兵北取范阻,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潼关大军,帷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国忠疑翰谋己,言于上,以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上以为然,续遣中使趣之,项背相望。翰不得已,抚膺恸哭;丙戌,引兵出关。

不信大将而信小人,人心已散,引用白居易的话,“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玄宗皇帝最后连个女人都罩不住,实为可悲。

玄宗逃到四川,留下太子,太子登基后是为肃宗,新皇帝毕竟能聚拢人心,很快一帮人聚集起来,郭子仪带兵过来后更是声威大增,并借回纥力量夺回长安。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所以失败,跟他们过于残暴不如唐王朝般施行仁政是有很大关系的,二者都是被自己儿子所杀,内部更是混乱自利,相互间还有斗争。

禄山闻向日百姓乘乱多盗库物,既得长安,命大索三日,并其私财尽掠之。又令府县推按,铢两之物无不穷治,连引搜捕,支蔓无穷,民间骚然,益思唐室。

行为奠定基调,并决定了能够走多远,向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决策虽然重要,底层的趋势会一步步把大方向引向他们。比如当初共*产#党搞的打地主分田地,加上当时腐败横行,经济崩溃,这些许诺和新国家的期望还是很诱人的,所以深得广大贫苦人民的心,以致最后内战之中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接连打胜仗。

国家兴亡,跟用人有莫大关系,玄宗早期任用一些贤相,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期却一直相信奸诈小人,导致战乱四起。旧唐书里有一段评论:

国无贤臣,圣亦难理;山有猛虎,兽不敢窥。得人者昌,信不虚语。昔齐桓公行同禽兽,不失霸主之名;梁武帝静比桑门,竟被台城之酷。盖得管仲则淫不害霸,任硃异则善不救亡。开元之初,贤臣当国,四门俱穆,百度唯贞,而释、老之流,颇以无为请见。上乃务清净,事薰修,留连轩后之文,舞咏伯阳之说,虽稍移于勤倦,亦未至于怠荒。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纰缪,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宝已还,小人道长。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兹而睥睨,明哲于是乎卷怀,故禄山之徒,得行其伪。厉阶之作,匪降自天,谋之不臧,前功并弃。惜哉!

评价很到位,当老大一定要用对人。不管是做皇帝,还是当老板。

我们现在做事也一样,不是靠拿考核奖金来压就可以的,一定要用对人,做对方向。不然搞得人心涣散,就是整天加班,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有些人到处发邮件打报告,真正做事的人受到排挤,处处勾心斗角,这样的部门一定不能长久做下去,做事的人能走的必定会走光,剩下一帮写邮件拍马屁的人,老大就是再发奋再有志向又有什么用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偶尔读读史书也是一件乐事,可以从中看出很多东西道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