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运动过多,左腿膝关节有了点小问题,几次来回往医院跑,最后确定,是半月板轻度损伤

第一次去,医生听我描述过轻微疼痛的情况后,用手摁了几下膝盖,说是关节软骨磨损,开了点药。回来仔细看了看关节的结构以及各种易发的疾病,后来有段时间不怎么痛了,就没太注意了

后来又去了一个专门的骨科医院,医生让验了下血,说尿酸偏高又可能是痛风,开了一堆药,其实我感觉他很不靠谱,也没吃药。

前几天仔细观察,左腿膝关节似乎有点积液,腿伸直的时候比右边大了一些。又去了趟南山医院,医生了解了以往的各种情况和症状以及就诊记录之后,说做个MRI检查下吧。于是就做了下磁共振检查,这次检测出来的结果,比较可靠一些,报告上说,“左侧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前角内可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影”,医生说先好好休息休息,尽量避免爬山,上楼之类的运动,开了一二十盒硫酸氨基葡萄糖。

关节软骨由于没有血管,只通过关节液来输送营养物质,所以很难再生。不过好像说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可以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希望如此吧,如果后面的医学发展可以搞清楚具体的机制并合成相应的药物,很多疾病都能解决。

通过观察了解,我感觉门诊医生这个角色职位,完全可以用机器自动化起来,我们看病,无非是听病人描述一些那里疼痛,什么症状之类的,然后把问题范围缩小,最后使用一些检测仪器和手段,比如验血,X光,CT之类的,检测各种参数结构,最后得出来结论。

如果编写一个程序,通过问答式的交互输入,比如,问病人那里不舒服,病人输入头疼咳嗽之类的症状描述,这个程序就通过内部建好的数据来查询相应符合症状的各种问题,然后继续提示问其他症状,一一排除不必要的问题,直到最后剩下一两个,就可以给出结果,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如果有歧义,有好几个选择,则提示各种可能,并给出相应的检查选项,比如建议去做一下CT,然后提交报告,程序根据检测报告再进行相应的判断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全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不断的完善,不停的在数据库里加入新的描述,并修改完善已有的描述,这样专业度就越来越高,即使不能完全取代门诊医生,也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的重要辅助。

其实门诊医生是个很尴尬的职位,如果一个医生经验丰富,那么他就会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很难去坐诊挨个处理挂号病人,当然我们现在有挂专家号,就是为他们准备的,但这种资源毕竟比较少,大部分门诊医生良莠不齐,技术水平也参差有别,加上病人很多,各种问题就容易滋生,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也是多方面因素都有的。

人体也只是一个构造十分微妙的机器,如果能够精确检测这个机器的每一个状态,那么就能给出各种疾病和问题的可能。其实人体内部有各种各样的感应传感器的,这就是我们的疼痛系统,某个位置疼痛,就说明功能出现了异常,具体的情况,就要通过其他方式检测了,现在我们医学常规的手段,检查下外观,验血,然后就是各种成像技术,内窥镜,超声波,X光,磁共振等,这些手段检测出具体部位的内部构造结构发生的改变,确定问题所在。

现在可穿戴医疗设备炒的很热,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血压,心率等身体运行参数,统计报表分析,得出各种参考结果。

毕竟我们能够检测的参数有限,所以这些设备的功能也受到限制,但大体思路是可以看清楚的,如果能够出现更多的便携传感器,那么这些设备的功能也会变得更强大。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科技得到突破,可以用一个很小的便携设备检测身体的任意断面结构,那基本上医院就可以不用去了,简单疾病只需要通过程序测试,复杂一点的可以上传各种检测图片到某些网络医疗结构,这些机构的医生坐在电脑前跟程序员一样上班,检查那些电脑无法处理的结果,得出结论后直接通过医疗机构的网站系统,生成诊断报告,邮件通知,这样医院就成为一个做手术的地方了,只有对人体进行操作才会过去。

现实一点说,前面提到那个医疗程序,是完全可以用现在的技术实现的,在服务器端存贮各种数据信息,用web页面进行简单诊断,或者做成一个手机应用,病人只用简单的交互选择回答一些问题,甚至就是在给出的可能选项中进行选择,就像现在的某些性格测试的小游戏一样,这样就不用到医院人山人海的挂号排队了,甚至还可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

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实现过一些类似的专家系统,比如MYCIN,现在也有一些类似的诊断辅助系统,可惜都没有做大,一方面是技术原因吧,我觉得更多的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限制。如果在这个领域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大量医生思想转变并进行尝试,这个领域应该大有可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