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噩梦中惊醒,天还黑着,翻来覆去睡不着,梦中的情形清晰可见,心里却在想其他事情,一时间绝望,伤心,可惜,怜悯,各种感情纷至匝来,一两个小时的辗转反侧,后来半睡半醒的到了天亮。

我在想梦是如何产生的,大致跟人的想法心情有些关联吧,白天所想,晚上的梦多半与之有些关联。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心情不好,做噩梦的几率也就多一些。

但是我的梦的情形却是与现实毫不相干,惊醒之后,我突然发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人思考的时候,大脑是主动状态,而做梦的时候,大脑却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如同看电影一般,经历梦中发生的事物。从生物学的角度,也许做梦是大脑某些部分在睡眠中活跃产生,但生物进化如此之久,难道梦没有一些对生物个体影响的进化的因素在内么?我们进化出眼睛来看东西,四肢来行走,也许做梦也有它的目的。

我想到了当初写过的一个马尔科夫链的程序,用来读入一大堆某个作家的文章,然后建立每个词语跟词语跟随的列表,随机的在这些词语链上游走,于是便能输出一段一段的毫无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虽然没有全局的思想上的概念,但似乎能够通顺的读下去,每一句读起来感觉语法上跟这个作家的风格很相似。

人做梦的时候,大脑可能有一个类似于马尔科夫链的算法,用来随机生成预测一些类似现实的事情,每个点上游走的概率跟心情状态有关,这样梦中的一些东西,倒是可以用来增加人的积累经验,预测推断一些发生的事情,加深思想认知。

梦的随机不可知性,如谶语卜言,被人当作神明的指示。各种文明里都普遍把梦当作一种预示,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预言。

要想深刻认识梦的原因功能,可能要先从大脑的思考结构模型入手,心理学,生物学,哲学,计算机科学,都有些许关系。在看计算理论和人工智能相关东西时,很容易就会考虑到大脑结构模型的问题,计算机界最具哲学性的一个问题就是,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是不是人思考能达到的事情,计算机都能做?

按照Chomsky hierarchy的结构,大致可以归结出几个能力不同的计算模型,有穷自动机,下推自动机和通用图灵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可编程的通用图灵机所达到的,这个计算模型是不是就能达到人的大脑的程度呢?

我一直相信,人脑的结构绝对不会太复杂,只是一个简单的先天模式加上后天的学习。抛去一切经验性的东西,大脑还剩下的是什么?康德认为这些是先天存在于大脑中的纯粹的概念。可能人一出生就被设定好这些模式,甚至,学习认知的方法,也是一种先天存在于大脑中的东西,初生的婴儿,也许有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这些模式是否能够被计算机先天的写进存储器?然后按照认知的方法执行程序?

梦也许是生物本能模式的一种,但是,它到底是被用来做什么呢?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也许前面的一些琐碎的想法,都是用来解释这两个问题的。

写着写着就扯远了,这篇本来是写梦的,改天再写大脑思维相关的东西吧

郁闷啊,有些事情该放弃了,再坚持又如何呢,不值得浪费时间下去了。

还是回到以前的状态吧,人生很短,追逐生活本身就是普通人的悲哀,何必患得患失呢,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

真正的大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得与失看的很淡,苦与乐,同为情绪,哪有好坏之分。回归吧,继续为自己当初的想法奋斗~

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wonder and awe: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Immanuel Kant

这篇是给自己看的,以后还是少把个人情绪写到这里。

前天在香港艺术馆看了一个下午,主要是一些字画瓷器,字画明清居多,有几个名字倒是认得,什么朱耷之类,一路看过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原是如此的丰富。可惜的是,这帮封建文人,把大把的时间精力,花费到这些诗词字画的娱乐上来。

中世纪以来,我族在科技上明显落后于欧洲,究其根源,在于民族的价值观念。欧洲的重商主义,跟中国的儒家学说相抵触。中国的整个价值观念里,商人地位很低,封建士大夫阶层,整日陶醉于诗词书画,极度遏制了商业及相关创造发展。

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民族的自大于固步自封。一个民族的高度发展,跟其余其他文明的交流接触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很大程度在于各诸侯国的征战竞争。近代的欧洲诸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倒是有几分相似。中国最强大的两个朝代,汉与唐,都不禁止外部民族的进入,交流与通商,导致进一步的繁荣。到了明清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庞大的帝国降缓前进的步伐。

欧洲早期的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艺术方面,其实基督教对欧洲文明贡献颇多,早期的绘画音乐跟宗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大的贡献或许是经院哲学,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托马斯阿奎那的教会哲学体系,表面上被教会用来约束思想,却激发了后期古典哲学的产生。反观中国,宋代朱熹的思想,只是越来越约束人的思维创造性。中国人喜欢因循守旧,越古老的东西越正确。

现在社会,中华民族似乎丧失了自己的正统价值,一切惟西方马首是瞻。长期的贫穷战乱导致一段时间的真空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生活条件提升,媒体书籍的宣传,社会价值观念被潜移默化。当下最流行的是创业、CEO、首富之类的概念,西方的重商主义,终于在中国滥觞。

现在说起来科技,似乎都觉得很高尚,几百年前却未必。韩愈的师说里有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前面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也许就是现在的科技工作者,韩愈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代表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这里说话的语气假设,明显的将这些人归于一个下贱的阶层。

但是,现在重视科学技术,难道真的是正确的么?古代的中国人,看看花,写写诗,生活不是很好么?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表面上是进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科学让人觉得,以前是如何的愚蠢。但是,人毕竟是人,区区数十载的光阴,该干什么呢?大部分人本能性的追逐更好的生活,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真的比以前中国人的生活更好么?恐怕未必吧,印象中好像罗素在哪本书里讨论过中国人的问题,其中说道,如果全世界人都像中国一样,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幸福。他的意思是指,都像中国人这样享受生活,吟诗作对,没有太多的争强好胜心。

再想下去就多了,文明究竟将走向何方?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一生何求?

前面的想法,大多是回来之后的思考。回到正题吧,当时看到展出的一系列的中国瓷器,才发现一块被史书忽略掉的东西,我们自己本身,并不认为瓷器在历史上有多重要,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另一番景象,中国的china并非空穴来风。明清时代,官方禁止与西方通商,瓷器茶叶之类的商业产品,一般被运送到广州,再转运到欧洲。看一些瓷器上的画,有些是给西方定做,上面是西方的人物或者圣经相关的故事。这个市场,文人阶层是不屑于写入史书的,但是,通过只鳞片甲,倒是可以推测一番。

中国自己不重视的东西,比如四大发明,却被欧洲人加以利用并发扬光大。于是反过来我们自己又标榜四大发明源自中国,这种民族自尊心,与民族优越感,实在是一大弊病。瓷器同样也是如此,得到了西方的重视,自己便沾沾自喜,每天挂到嘴边。整个艺术馆用了一层来展出瓷器,可见一斑。

我们了解历史,为的是希望从先人的智慧中得到一些经验,进而开始新的探索,这也许就是整个文明的前进,古老的文明可能给我们启示,也可能给我们带来负担。

在博物馆跟阅读那些智者的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此处瞻仰古人的遗迹,更多的是满足一下现代人的优越心理,更像是嘲讽古人。这些破旧的东西,摆放陈设,或许引发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路径吧。

这个艺术馆里的东西不算多,将来有时间的话,倒是想到天朝故宫顶礼膜拜一番。

HTML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数学公式排版,所以要想在里面添加一些比较复杂的符号就没有标签可以使用,唯一的折衷方法是,利用图片来代替显示,但是这样实在是麻烦。

这种不足很多人都意识到了,W3C的一个recommendation,MathML,就是针对html缺乏数学公式支持提出的,刚发现的时候,我欣喜若狂,没过多久就变成失望了,缘故是,MathML需要浏览器的渲染支持,大部分用户还在使用万恶的IE6,就是现在支持的浏览器,比如最新版的firefox,渲染效果并不好,本来应该很优美的公式,看起来只是大致正确表示出来而已。

MathML最大的弊端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用标签写起来要浪费一大堆文本,混杂在一起,没有第三方辅助工具的话,很难编辑和阅读。

我一直想,如果能在HTML里面嵌入latex该有多好啊,从语法角度来看,成为W3C标准是没有指望了,但是就像flash一样,能够作为一个插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也行啊,这个目标看起来同样很遥远,仔细想想,有几个用户会在web页面上写科学公式呢?

唯一的做法是,把latex作为在服务器端处理的脚本,客户端浏览器请求的时候,自动执行处理,生成相应的图片,就等同于服务器端的php,asp之类的脚本一样,如此就完全不用考虑到不兼容的问题。这种想法很容易被人想到,而且早就有人实现了,这里有一个页面,可以动态生成latex的图片。

wordpress也有相应的支持,提供一个生成latex图像的服务器,把要处理的latex文本作为url里的一个参数传入,就会返回一幅图片,http://l.wordpress.com/latex.php?latex=,后面这个latex=的参数就是latex源数据,只需要加入一个img标签,然后把src写成相应的url,就可支持数学公式的显示。当然,这样毕竟还是麻烦,有时候还要转换url编码,wordpress有一个latex插件,直接支持方括号latex标签,很方便。

下面这个随便写的公式,是个试验

[latex size=”2″]frac{x+sum_{i=0}^{n}{(i^2+int_a^b{3sin^i(x)dx}})}{sqrt[3]{x^2+y^2}piepsilon}[/latex]

看起来效果很不错哦;-)

是该好好工作了

一天的时间真短啊~~

好久没有打开过google reader了,习惯了直接在buzz里看东西,今天打开看,积了一堆没有阅读的文章,挑几个重要的看了看,花了几个小时。

做事情就像函数调用,正在做着一件事,发现必须先完成另一件,于是便将当前任务压入堆栈,往复展开,直到栈空间耗尽,等一天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调用还未返回~

今天翻出去把blogger里的数据导了出来,格式貌似是atom的,wordpress不支持,google了一番,在wordpress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一个将之转换成wordpress的wxr格式的工具,然后就导了进来,呵呵,这样子一看,这个博客壮大了好多,多了四十篇左右。

本来过去的东西,也没必要再保留,不过当初一篇篇写出来的东西,一下抛弃,着实觉得可惜,看了看以前的文章,有点觉得自己当初如何幼稚可笑,好多东西都想删掉,仔细想想,还是留着吧,能把自己不成熟的一面拿出来,也是一种勇气。

有的地方写的,真的很想改一下,这也许叫历史修正主义,只是,文章虽然能改,可是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却再也无法挽回,每念及此,还是觉得保留原貌比较好。

我还是偏爱blogger,可惜,互联网美好的事物,抵不住天朝律令啊。有句话,”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直红杏出墙来”,用在这里,实是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