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几天雨,今天终于放晴,心情也为之一变。周六下的很大,上午有些感冒,下午很郁闷,爬了一把南山,中途雨下的很大,浑身淋的湿透。上周末我尝试骑自行车到山顶,当时感觉没有多高,奋力往上骑,有些地方坡度甚至已经超过了30度,在快到山顶的时候虚脱了,实在走不动,我喘气都上不来了,汗水已经把我全身浸没,脸色铁青,几乎倒在地上。休息一会决定放弃,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回去的路上,一个小孩子看到我吓得往他妈妈怀里钻,唉,真的想自己看看当时的形象。周六我步行爬了上去,一路走来,到了山顶,没有感觉丝毫的劳累。看着道路的坡度,实在是感叹我居然能够一直骑上去,再看看我放弃的地方,距离山顶只差那么一点点,真是可惜啊,回想一下,就是这么一点点距离当时也实在没有力气上去了。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就是最后的一点点,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一笔抹煞,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可能换一辆性能更好一些的单车会好一些,其实主要还是刚开始我骑的太快了,如果一开始慢慢的走,也许不会那么累,但是谁又知道呢,走的慢了,可能需要更多的功才能维持。第二次步行给我的感叹最多的就是,这座山实在是太陡峭了。这次登山的经历,跟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倒是有些相似,也许昭示着我应该放弃吧。

从5月23号开始,megabyet的免费空间就一直访问不了,连接的时候服务器timeout,一开始我以为是down掉了,过了一天还是不能访问,心想维护人员也不可能这么不专业吧。于是我怀疑是否被墙掉了,但是如果被墙掉一般会是reset by peer的错误,timeout还是服务器挂掉的可能行比较大一些。后来翻出去看了一下,果然能够正常访问,仔细想想原因,也许是ip被直接干掉了,在bing.com里输入ip:64.79.79.227有上万条结果,如此多站点都指向在这个地址,总有几个站点的内容敏感,被干掉也属正常,唉,好东西都被我朝糟蹋了。一开始用blogger,遭墙,然后是appengine,也是断续的被封,后来用免费的megabyet以后以为高枕无忧,怎知到最后还是挂掉。于是痛下决心,决定花钱租空间,对比后选择了一个叫cyberultra的新加坡服务提供商,一年$23.4,大致折合人民币160块,还算便宜,将就着用吧。将域名的A记录改到了这个ip地址。花钱果然不同,支持perl和python等cgi脚本,ping了下,大致有300ms的延迟,配置上了wordpress后感觉速度和稳定性上都还可以。我没什么大的需求,就是一个能写点东西的地方,连这点微小的权利,都不能保障,政~#府(连这两个字都要拆开写)啊,让我如何不愤怒呢~新家,第一篇,发泄一下这几天的不爽。

早上从噩梦中惊醒,天还黑着,翻来覆去睡不着,梦中的情形清晰可见,心里却在想其他事情,一时间绝望,伤心,可惜,怜悯,各种感情纷至匝来,一两个小时的辗转反侧,后来半睡半醒的到了天亮。我在想梦是如何产生的,大致跟人的想法心情有些关联吧,白天所想,晚上的梦多半与之有些关联。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心情不好,做噩梦的几率也就多一些。但是我的梦的情形却是与现实毫不相干,惊醒之后,我突然发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人思考的时候,大脑是主动状态,而做梦的时候,大脑却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如同看电影一般,经历梦中发生的事物。从生物学的角度,也许做梦是大脑某些部分在睡眠中活跃产生,但生物进化如此之久,难道梦没有一些对生物个体影响的进化的因素在内么?我们进化出眼睛来看东西,四肢来行走,也许做梦也有它的目的。我想到了当初写过的一个马尔科夫链的程序,用来读入一大堆某个作家的文章,然后建立每个词语跟词语跟随的列表,随机的在这些词语链上游走,于是便能输出一段一段的毫无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虽然没有全局的思想上的概念,但似乎能够通顺的读下去,每一句读起来感觉语法上跟这个作家的风格很相似。人做梦的时候,大脑可能有一个类似于马尔科夫链的算法,用来随机生成预测一些类似现实的事情,每个点上游走的概率跟心情状态有关,这样梦中的一些东西,倒是可以用来增加人的积累经验,预测推断一些发生的事情,加深思想认知。梦的随机不...

郁闷啊,有些事情该放弃了,再坚持又如何呢,不值得浪费时间下去了。还是回到以前的状态吧,人生很短,追逐生活本身就是普通人的悲哀,何必患得患失呢,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真正的大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得与失看的很淡,苦与乐,同为情绪,哪有好坏之分。回归吧,继续为自己当初的想法奋斗~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wonder and awe: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Immanuel Kant这篇是给自己看的,以后还是少把个人情绪写到这里。

是该好好工作了一天的时间真短啊~~好久没有打开过google reader了,习惯了直接在buzz里看东西,今天打开看,积了一堆没有阅读的文章,挑几个重要的看了看,花了几个小时。做事情就像函数调用,正在做着一件事,发现必须先完成另一件,于是便将当前任务压入堆栈,往复展开,直到栈空间耗尽,等一天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调用还未返回~

一直对欧洲粒子研究中心的印象都很好,不过仅限于计算机领域的一些管窥蠡测,比如,world wide web的创始者Tim Berners-Lee就是CERN的,再据说,CERN的科学家们喜欢用TeX排版。去年风闻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LHC建好了,开始运行,心里蛮期待的。结果故障频繁出现,吊人胃口,直到一个多星期以前,也就是愚人节的前一天才成功进行第一次碰撞。好吧,既然成功了,我们就擦亮眼睛,看看什么结果,最近有人八卦近日欧洲物理学会专业期刊Phys. Lett. B以最快的审稿、编辑和出版速度发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合作组的首个物理成果。在这篇22页的论文中,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只占了10页,其他12页用于书写上千位作者和他们的单位,看起来十分滑稽。这篇论文可以在这里找到,题目为Charged-particle multiplicities in pp interactions at sqrt(s) = 900 GeV measured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at the LHC,带电粒子的多样性,具体内容懒得仔细看,估计多半也看不太懂。大致感觉,只是打着LHC的名号,随便翻点花样,功利心居多。花费如此巨大金钱,人力物力,是否值得,也是见仁见智了,不过感觉科研走到这种地步,丧失初衷居多。科研也许一张纸一支笔,加上兴趣就行了。当然科学家有偏理论研究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