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想法起源于前几天的一个新闻,说引汉济渭工程横跨秦岭底部的近一百公里的输水隧洞贯通了。题目有点儿标题党了,叫输水隧道或许更贴切一些。
秦岭是中国大陆气候的分界线,横亘在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之间,隔绝两地往来,自古就是天险。
而在秦岭北侧,也就是位于陕西省靠近关中平原的那一侧,秦岭北麓,它的名字就叫终南山,听过这个名字的人很多,但知道具体位置的人却比较少。也许是古时秦汉的人们从长安往南走,一直走到了头,它挡住了南边的去路,于是就把他叫做终南山吧。
所以,这条隧道穿越了终南山下,也不算太偏题。
在小说和故事里,有很多人在终南山隐居。这里应该确实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有权贵已经用脚投票证明了。前几年的新闻,在秦岭北麓有很多违建别墅,甚至震动了一号领导人,连续发好几个指示都没有能拆掉。
关中平原四面环山,每个方向都有狭窄的出口通道,易守难攻,自古都是各个王朝建都的地方。
然而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缺水。唐朝中后期就是因为长安饮水的问题,基本上把行政中心开始转到了洛阳。 自此之后,西安再也没有在历史当中作为王朝的首都。甚至当年朱元璋都曾经派人去考察过,打算迁都,可惜还是因为水源和交通的问题,最后放弃了。
有人说是因为汉唐之后,中国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开始慢慢的变得干燥,导致西安降水减少才使得文明的中心逐渐的东移。其实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北京同样很干燥,但是还是可以作为国都,主要...

我们经常可以在科幻电影里看到在一个培养皿里把人冰冻或者说深度睡眠,然后几百年后重新打开。这种方式在星际旅行或者其他需要大量时间的场合非常有用,可以让人以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向未来的世界旅行。
或者说某种程度上可以延续人的生命时间跨度吧,但是这个生命时间跨度是有限制的,相当于压缩掉人生无聊的时间。
当然科幻电影里那种像速冻水饺一样的冷冻技术过于不现实,很容易直接把人冻死,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可行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冰冻。至少理论上和现有的工程技术上是不太现实。
今天我们考虑一个更现实的,类似于这种冷冻睡眠的技术。
正常人在晚上睡眠的时候有好几个阶段,其中有一个睡得最深的阶段,我们就叫深度睡眠,这个阶段的心率是很低的,大致有五六十的样子。而且人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器官的功能都开始变得缓慢。正常人的心率有个七八十,特别是我们运动的时候心率会更快一点,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保持50的心率,就类似于正常晚上深度睡眠的时候,这个代谢程度等同于能够把人的寿命增加一倍。
至于睡眠的机制,我们还没有找到他具体的细节,但是肯定是大脑通过调控机体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传递的这个消息。比如说褪黑素,就是一种让人陷入睡眠的一种激素,很多安眠药都是有这种成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确切的说是人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分泌的那种化学物质蛋白质或者某种有机物,我们就可以把它注射到人的体内,让人一直保持...

这几天郑州暴雨,各种画面视频令人触目惊心。洪水在河南自古就是不断重复的灾难,这一点在各种史书里都可以找到记录。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雨下的最大的时候,也就是把沟道河流填满,没有那种所有地方都淹没很深的大水。也许是概率吧,攒了多年,终于暴发了一次。今天随便写点,不讨论自然灾害,就简单的记录下我的一些思考。这次破纪录的一小时降水超过200毫米,超过所有中国陆地降水量的极值。为什么郑州会下这么大的雨?为什么降水更多的沿海城市比如深圳上海没有这么大的雨呢?那些沿海城市因为台风导致的暴雨难道不应该更大吗?这是我心里的疑惑,也一直在思考答案。下面写的,都是个人的一些想法观点,并没有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做科学的研究论证,看看就好,没必要较真。也许将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了可以再去做更细致的研究,今天写下来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思考,方便将来翻阅备忘。先看一下年平均降水量,郑州大致在600多毫升左右。作为对比,我们拿深圳来举例子,深圳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1900多,大致有三倍的样子。这样看来,深圳确实降水比较多。然而,下的多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下的大。就像跑步,跑得远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跑得快。可为什么深圳瞬时雨量不够大呢?我们先看看降水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蒸发,大量的水蒸气进入空气当中,这些含有水汽的空气形成所谓的云,当他们与冷空气相遇的时候,水汽凝结,就形成了雨滴。先给出一个简单的规律: 空气中储存的...

今天调程序时发现有个辽宁的IP一直在连ssh,看了下log,居然尝试了几千次root密码。

真是够恶心的,外网各种攻击都有。

直接把这个ip给加到hosts.deny里了

我在想,如果写个脚本,自动分析log文件,解析出每个ip尝试密码的次数。如果尝试次数超过8次,就自动添加到屏蔽列表里,这样安全性就能大大提升。

搜索了下,还真有人写了这样的工具,叫DenyHosts,有兴趣可以自行google之

技术永远都是辅助人类社会的,人们总是尽可能的倾向于使用技术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停车场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使用新技术不停的优化它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籍此一窥商业社会和技术的相辅相成。

原始的停车场是什么样子?不好说,但一定会是有围栏之类的,有一个出口和入口,人们用一些障碍物挡住出入,进去的话,工作人员会在一张纸质表格上记下了车牌号,入场时间,出来的时候根据车牌号查找,计算相应的费用。或者给车主一个纸质卡片,记下入场时间和编码,出来的时候相互对照,计时收费。这种类似的停车场现在在一些地方也可以看到。

去除枝节,停车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我有一块地方,你可以过来停车,但我要计时收费。

围起来是防止有些人停车不付费。一个出口一个入口也方便管理。主要的麻烦在于计算停靠时间。

每辆车有个一车牌标记,可以通过记录车牌号的出入场时间,计算出来费用。对人类的传统解决方案来说,雇佣一两个人,这些人专门记录收费即可。

但是如果一个停车场足够的大,那个一两个人就会显得有些不够。几百辆车,在纸质记录表格上来回查找,手动计算费用,确实很费时费力,还会导致出场结算的时候车辆堵塞。

也可以把时间写在一张卡片上,把这张卡片交给车主,出来的时候直接看时间就可以避免车牌号查找。但这样可能引入车主作弊,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

ok,计算机出现了,可以通过一些电子技术来解决,入场的时候,发给车主一个电子标...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交流成本极其廉价的时代。

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现在更加容易便捷的获得信息,但也带来的大量的冗余噪音,让我们无法分辨的清楚那些信息是重要的,那些是不必要的。

通信,广义讲,交流沟通,一直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展部分。比起其他动物人类进化出了语言。借由语言使得智慧程度加快。语言沟通使得可以从其他同类获取经验,足够的经验可以避免犯错误,这使得智人从生物界脱颖而出。人类利用智慧和经验构造了陷阱长矛弓箭,那些老虎狮子虽然个体攻击力强,却被人类大量屠杀。

也许智慧就是足够的经验,加上简单的运算法则。如果拥有了足够的知识,那么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推理,则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再归纳再推理再认知,这个循环积累运转的过程,也许就可以称为智慧的积累。

这些经验提炼后得到一些浓缩的东西,人们口口相传,相对于个体自身的认知智慧循环来讲,这个社会群体形成一个更大的循环,可以通过语言从别人处得到智慧,然后跟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累加提炼整合,得到一些新的认知看法概念,再回馈到社会群体,其他人通过这些经验又进行加工反馈,这就是一个更大的智慧循环

所以整个社会得到的知识智慧远比一个个体多得多,而且社会群体会大大加快智慧发展的过程,而这一切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沟通得到的。我们把整个社会群体的智慧发展,称为人类文明发展。

这个循环有个很脆弱的地方,因为智慧是口口相传的,所以只要一些信息不被同步到其他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