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服务器遭到ddos攻击,down了一段时间这几周比较累,每天都搞到十一二点有几天晚上有点时间,在会议室打战神3,很不错,希望尽快把它通了~上周五公司年会,互娱的节目不错,职能线搞了个节目,演到最后说是真的故事,居然直接在晚会搞婚礼~近视貌似又加深了~~

蟋蟀在堂,岁隼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工作之后的完整的一年。学校已经渐行渐远,记忆开始模糊。工作依旧是重复性的劳动,有时就想,是不是该改变一下了?想想刚上大学的理想,再看现在所做的事情,相去天壤。生存在这个社会,每日被生活所累。很容易成为薪水的奴隶。如果能按自己的意愿从事工作,想必会很好吧。只是,做任何事都有其痛苦的过程,每日看不到尽头的科研让人发狂,工作非本愿,给自己一种虚耗时光的懊丧,亦是相若,生活就是琐事的总和啊。大三大四时,哲学方面的书看的多一些,现在依然。似乎在这个角落才能找到生存的意义,每天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阅读思考。人生数十载,所求为何?只是对大脑兴奋状态的刺激罢了。建功立业,获得大脑的满足感,认知求索,如阿基米德发出Eureka的高呼,也是同样。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生活的快乐更多的来自与其他同类的攀比获得的优越感,这是何其的悲哀~~我们作为动物的祖先,早已在大脑中给我们深深刻上了基本的生物价值观。认知的触动,远基本于后天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于哲学和世界的求索,更多的是生物的本性,而非后天为了在同类面前的炫耀。日日劳碌,为的又是什么?悠闲的生活,也是很好。"无以大康,职思其居",但什么才是真正该做的?人被创建于这个世界,大脑早就设定好价值标准了。我天天所追随的,或许就是认知的触动。陈寅恪在王国维的纪念碑上写,“...

今天给wikipedia捐了10美元,算是支持一下吧,她给我带来的知识远多于这个价值。btw,paypal还是很方便的,点一下确定就行了,不像国内的一堆验证密码。这样间接促进了人的消费欲望。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Walter Savage Landor (30 January 1775 – 17 September 1864)

今年世界杯最有意思的事情是,未来帝和章鱼哥对球赛的预测,奇准无比。而我们平时也搞一些类似赌球的游戏,比如猜测结果请吃饭之类。不止足球,很多事情都是类似,这似乎是人们普遍的心态。在各个古老的文明中,求神问卜,对未来重要事情的预测,似乎都占很重要一席。每一个文明都有类似的于祭司,巫师,先知之类的概念,这些人员都部分或者全部的从事预言的工作,并以此谋生。预测是如此的普遍且广泛的存在于各个文明之中,必定是有某种更深层次的机制使然。人的大脑比较复杂,会思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重要事情,假如把这个时间段缩短到几分几秒再来看,似乎显得再也自然不过,比如,门将一个大脚把球开出去,所有队员都知道往前跑,因为大家可以肯定的预测,球将快速飞过中场。这种明显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常常被我们忽视而不去思考,在这里,人们同样是对球的走向进行了预测,这种预测跟对球赛结果的预测,似乎有些不同,因为我们根据已知的物理定律,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指出球下一步将出现在哪个位置。但是球赛的结果却是千头万绪,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真正断言。产生这两种不同预测的深层机制应该是相同的,对未来进行预测是人们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行为。在遥远的过去,生物为了生存,必须对周围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对不同的外部环境进行不同判断预测,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人的大脑会储存以往的经验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整理,并对当前环境做出反应。大致可以认为,预测未来是生物进化...

下了几天雨,今天终于放晴,心情也为之一变。周六下的很大,上午有些感冒,下午很郁闷,爬了一把南山,中途雨下的很大,浑身淋的湿透。上周末我尝试骑自行车到山顶,当时感觉没有多高,奋力往上骑,有些地方坡度甚至已经超过了30度,在快到山顶的时候虚脱了,实在走不动,我喘气都上不来了,汗水已经把我全身浸没,脸色铁青,几乎倒在地上。休息一会决定放弃,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回去的路上,一个小孩子看到我吓得往他妈妈怀里钻,唉,真的想自己看看当时的形象。周六我步行爬了上去,一路走来,到了山顶,没有感觉丝毫的劳累。看着道路的坡度,实在是感叹我居然能够一直骑上去,再看看我放弃的地方,距离山顶只差那么一点点,真是可惜啊,回想一下,就是这么一点点距离当时也实在没有力气上去了。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就是最后的一点点,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一笔抹煞,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可能换一辆性能更好一些的单车会好一些,其实主要还是刚开始我骑的太快了,如果一开始慢慢的走,也许不会那么累,但是谁又知道呢,走的慢了,可能需要更多的功才能维持。第二次步行给我的感叹最多的就是,这座山实在是太陡峭了。这次登山的经历,跟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倒是有些相似,也许昭示着我应该放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