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香港艺术馆看了一个下午,主要是一些字画瓷器,字画明清居多,有几个名字倒是认得,什么朱耷之类,一路看过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原是如此的丰富。可惜的是,这帮封建文人,把大把的时间精力,花费到这些诗词字画的娱乐上来。中世纪以来,我族在科技上明显落后于欧洲,究其根源,在于民族的价值观念。欧洲的重商主义,跟中国的儒家学说相抵触。中国的整个价值观念里,商人地位很低,封建士大夫阶层,整日陶醉于诗词书画,极度遏制了商业及相关创造发展。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民族的自大于固步自封。一个民族的高度发展,跟其余其他文明的交流接触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很大程度在于各诸侯国的征战竞争。近代的欧洲诸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倒是有几分相似。中国最强大的两个朝代,汉与唐,都不禁止外部民族的进入,交流与通商,导致进一步的繁荣。到了明清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庞大的帝国降缓前进的步伐。欧洲早期的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艺术方面,其实基督教对欧洲文明贡献颇多,早期的绘画音乐跟宗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大的贡献或许是经院哲学,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托马斯阿奎那的教会哲学体系,表面上被教会用来约束思想,却激发了后期古典哲学的产生。反观中国,宋代朱熹的思想,只是越来越约束人的思维创造性。中国人喜欢因循守旧,越古老的东西越正确。现在社会,中华民族似乎丧失了自己的正统价值,一切惟西方马首是瞻。长期的贫穷战乱导致一...

HTML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数学公式排版,所以要想在里面添加一些比较复杂的符号就没有标签可以使用,唯一的折衷方法是,利用图片来代替显示,但是这样实在是麻烦。这种不足很多人都意识到了,W3C的一个recommendation,MathML,就是针对html缺乏数学公式支持提出的,刚发现的时候,我欣喜若狂,没过多久就变成失望了,缘故是,MathML需要浏览器的渲染支持,大部分用户还在使用万恶的IE6,就是现在支持的浏览器,比如最新版的firefox,渲染效果并不好,本来应该很优美的公式,看起来只是大致正确表示出来而已。MathML最大的弊端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用标签写起来要浪费一大堆文本,混杂在一起,没有第三方辅助工具的话,很难编辑和阅读。我一直想,如果能在HTML里面嵌入latex该有多好啊,从语法角度来看,成为W3C标准是没有指望了,但是就像flash一样,能够作为一个插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也行啊,这个目标看起来同样很遥远,仔细想想,有几个用户会在web页面上写科学公式呢?唯一的做法是,把latex作为在服务器端处理的脚本,客户端浏览器请求的时候,自动执行处理,生成相应的图片,就等同于服务器端的php,asp之类的脚本一样,如此就完全不用考虑到不兼容的问题。这种想法很容易被人想到,而且早就有人实现了,这里有一个页面,可以动态生成latex的图片。wordpress也有相应的支持,提...

是该好好工作了一天的时间真短啊~~好久没有打开过google reader了,习惯了直接在buzz里看东西,今天打开看,积了一堆没有阅读的文章,挑几个重要的看了看,花了几个小时。做事情就像函数调用,正在做着一件事,发现必须先完成另一件,于是便将当前任务压入堆栈,往复展开,直到栈空间耗尽,等一天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调用还未返回~

今天翻出去把blogger里的数据导了出来,格式貌似是atom的,wordpress不支持,google了一番,在wordpress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一个将之转换成wordpress的wxr格式的工具,然后就导了进来,呵呵,这样子一看,这个博客壮大了好多,多了四十篇左右。本来过去的东西,也没必要再保留,不过当初一篇篇写出来的东西,一下抛弃,着实觉得可惜,看了看以前的文章,有点觉得自己当初如何幼稚可笑,好多东西都想删掉,仔细想想,还是留着吧,能把自己不成熟的一面拿出来,也是一种勇气。有的地方写的,真的很想改一下,这也许叫历史修正主义,只是,文章虽然能改,可是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却再也无法挽回,每念及此,还是觉得保留原貌比较好。我还是偏爱blogger,可惜,互联网美好的事物,抵不住天朝律令啊。有句话,"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直红杏出墙来",用在这里,实是恰当。

一直对欧洲粒子研究中心的印象都很好,不过仅限于计算机领域的一些管窥蠡测,比如,world wide web的创始者Tim Berners-Lee就是CERN的,再据说,CERN的科学家们喜欢用TeX排版。去年风闻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LHC建好了,开始运行,心里蛮期待的。结果故障频繁出现,吊人胃口,直到一个多星期以前,也就是愚人节的前一天才成功进行第一次碰撞。好吧,既然成功了,我们就擦亮眼睛,看看什么结果,最近有人八卦近日欧洲物理学会专业期刊Phys. Lett. B以最快的审稿、编辑和出版速度发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合作组的首个物理成果。在这篇22页的论文中,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只占了10页,其他12页用于书写上千位作者和他们的单位,看起来十分滑稽。这篇论文可以在这里找到,题目为Charged-particle multiplicities in pp interactions at sqrt(s) = 900 GeV measured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at the LHC,带电粒子的多样性,具体内容懒得仔细看,估计多半也看不太懂。大致感觉,只是打着LHC的名号,随便翻点花样,功利心居多。花费如此巨大金钱,人力物力,是否值得,也是见仁见智了,不过感觉科研走到这种地步,丧失初衷居多。科研也许一张纸一支笔,加上兴趣就行了。当然科学家有偏理论研究的,有...

今天过来的时候,发生了点小事故。当时情况大致是这样,路边一个清洁工在喷水,我骑单车过去,加快了些速度,并向路里面拐,想冲过去,刚好路中间一辆车向外转,单车后面的轮子碰到了车头,失去了平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从车上飞了出去,摔出有四五米远。还好只是擦伤了些皮肉,没有其他事情,来点教训也是好的。以此为戒,日后必当加倍小心。